这种架式,当年刘秀想都不敢想的。
打战,就是拼经济。从刘秀到刘庄,汉朝对北匈奴隐忍多年,就是等着有一天凑够一笔大钱,然后拿去西北大漠深处烧死他们。一代人有一代人之任务,这话还真是没错的。这一天,刘秀没有看到,还是让刘庄等到了。
四路大军中,窦固的兵团锐气最盛。窦固一鼓作气,直接把军队开进了天山。
天山,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匈奴传统意义的地盘。这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天然的军事优良基地。当年,霍去病直捣天山,像淘鸟窝似的,部将匈奴兵团从天山端了出来。
霍去病已成为永远的传说,然后热血,仍然在汉朝人的心里沸腾。窦固仿佛看到,他此次前来,肯定不会空手而归。再怎么样,他淘不到鸟窝,也要打几只大鸟回去。
果然,窦固一进天山,就发现了一只大鸟——北匈奴呼衍王。窦固乐疯了,追着狂打,斩杀一千余人。然后一路追到蒲类海,拿下了匈奴军事基地伊吾(新疆哈密市)。
此时,耿秉兵团在另外一个方向,也发现了大鸟——匈奴句林王。他猛追狂打,追过了沙漠六百余里,最后还是被对方逃走了,只好撤兵。
再看另外两路大军。来苗兵团白跑了一趟,没有斩获,还军。但是,另外一支大军,一个非常重要的将领,却输得很惨。
相信有人都看出来了,这个将领就是——太仆祭肜。
祭肜,字次孙,颍川郡颍阳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北)人。他不是什么富二代,也不是权力三代,而是地地道道的老江湖前辈了。
祭肜初出江湖时,赖于刘秀提携。刘秀之所以要扶他一把,主要是要还祭肜大哥祭遵的一个人情。祭遵兄弟本来家里很有钱,可早孤丧母,正值天大乱。当是时,刘秀率军路过颍阳县,祭遵便去求见刘秀,说要参军。
那时,祭遵长得很帅,给刘秀留下深刻印象。于是乎,刘秀将他留下,任为门下吏。后来,被拜为偏将军,扫荡河北,被封为侯。从此,祭遵的人生,犹如跑车上了高速公路,屡建奇功,名扬天下。
很不幸,祭遵战场受伤甚多,在讨伐隗嚣的军事行动中,病死军中。他无子,封国被解除。刘秀常替之嗟叹,决定培养祭肜,官职已经想好了——辽东太守。
刘秀这辈子,最大的能耐,就是看人没走过眼,做事很少失过手。辽东是个什么地方?他是汉朝边郡,贼寇甚多。让人郁闷的是,这些贼寇不是一般的烂仔,也不是流民,而是匈奴人、乌桓人,鲜卑人。
学文化,这帮人永远不是汉人的对手。然而要论杀人越货,他们天生就是干这行的种。没办法,环境逼人,他们年年喝西北风,都喝怕了。而领居大哥汉朝,家里正乱得很,所以他们都倾剿而出,沿郡抢劫。
对付这帮抢劫犯,刘秀头痛,马援活着的时候,也奈何不了。但是刘秀看出了,要想治服他们,有一个人应该是可以的。这个人,当然就是祭肜。
事实证明,刘秀没有看走眼。他就像一个铸剑高手,在一个火侯十足的地方,他替汉朝打造出了一把锋芒毕露的雄剑。
跟大哥一样,祭肜长得也很帅,肌肉男一个,富有勇力,能拉三百斤大弓。出来混,长相很重要,实力也很重要。小祭哥一到辽东郡,第一把火,就是收拾境外抢匪。
首先被祭肜打怕的,是鲜卑。有一年,鲜卑万余骑兵出动,准备大抢辽东郡。祭肜收到情报后,抄起家伙就上。然而,当鲜卑骑兵看到祭肜时,都不由轻蔑地笑了。
鲜卑人干抢劫这行当,也有不少年头了。大架年年打,小架天天有,什么场面没见过。祭肜竟然不把他们放眼里,只带了千余人来。一千打一万,想一个打十个,简直就是找死。
鲜卑笑得太早了。很快的,小祭哥就让他们尝试到,什么叫真正的鬼哭狼嚎。
须不知,祭肜自从到了辽东郡,无论大架小架,次次总是一马当先。对他来说,打架就像拿刀进了树林,逢树砍树,无路砍路。这一次,他也没有例外,身披战甲,第一个就冲进敌阵。
鲜卑很淡定地跟汉军对着砍。然而一阵混乱后,他们都慌的。倒下的是自家兄弟,砍人的,都是不要命的汉军。顿时,他们恍然大悟,逢到对手啦,再不逃,命都没了。
鲜卑人慌马乱,如羊奔马跑转头就逃。祭肜刚刚砍进状态,怎么能够收。他率着千余汉军,犹如嗜血狼群,狂追不舍。
跑着跑着,慌不择路的鲜卑人被赶到河边,投水互相践踏,死者有一半;五千人报废了,还有五千人,祭肜再接再励,继续追着砍。
祭肜砍人可是上了瘾,可人家逃命的可就辛苦了。鲜卑人都已经逃出塞外了,竟然还要追。我想,如果有机会不当抢匪,鲜卑人坚决不干了。就算再干这行,也决不到辽东这鬼地方来。
绝望,犹如毒气般锁住了鲜卑人的咽喉。为了逃命,他们弃兵裸身,各自亡命。祭肜终于停止追杀,数人头,又砍了三千。数战马,数千匹。这一仗,打得过瘾极了。鲜卑人彻底怕了,从那以后,他们一听说辽东,心里都要发毛。就算倒贴钱,他们也不敢靠近祭肜地盘半步。
祭肜打了胜仗后,仿佛出了久积胸中的一口恶气,手也不痒了,牙也不疼了。他没有继续对鲜卑人动刀,相反还很客气,多次派人带着财物,前往人家地盘喝酒,拉家常。
战争如江湖,就像打擂台,台上输了,台下还可以是朋友。祭肜派出去的人,路没白跑,酒没白喝,话没白说。很快的,鲜卑人就表态了,说愿意归附。紧接着,乌桓人也被打怕了,归顺汉朝。只有北匈奴不吃祭肜那一套,依然躲在遥远的沙漠外,继续和汉朝玩躲猫猫。
现在,该结祭肜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了。如果没有他三十年如一日的操劳,就没有汉朝边境的安宁;没有他冲锋陷阵,把边郡外寇降服,刘庄腰板无法硬起来,那什么时候出兵攻打北匈奴,永远是个未知数。
然而这么一个大腕级人物,怎么就吃了败仗呢?
事情是这样的:祭肜率军出塞时,南匈奴左贤王,也在队伍中。不知刘庄安的什么心,左贤王跟祭肜关系,向来紧张,偏偏却安排俩人同一条船上。
祭肜出要塞后,走了九百余里,不要说匈奴人,连个兔子的影都没。他们看到了一座山,左贤王告诉祭肜,我们已到涿邪山了,我们没遇到敌人,可能就是闻风而逃了。这样的话,再往前走也是白搭,不如打道回府吧。
涿邪山,即今天的蒙古国巴彦温都尔山。祭肜抬头看看山,叹息地说道,运气真不好,竟然连个兔子都没后逮到。不过,祭肜撤军。可当他回到塞内时,等待他的是一场恶梦。
祭肜回来后,立即被人弹劾,说他懦弱畏敌。接着,上面就派人来问罪,把他扔到监狱里去了。祭肜彻底蒙了。老子打了一辈子仗,什么时候畏敌过?如果畏敌,除非太阳围着地球转。
这时,人家才告诉祭肜,如果不是懦弱畏敌,您老怎么会还没到涿邪山就班师呢?
祭肜终于醒悟过来了。他到的那座小山,根本就不是什么涿邪山,他是被左贤王算计了。英雄一世,风光一世,大江大河都跨过,竟然倒在一个小人的脚下。
这当然是一场误会。不久,上面把情况弄清楚了,就将祭肜放了,免去太仆职务。纵横江湖数十年,从未像今天这样输得这么惨。出狱后,祭肜越想越悲愤,耻辱难忍,吐血数日,亡世。
二、窦氏有限公司发展简史
刘庄赞助的这场征伐北匈奴大行动中,仅窦固杀敌有功,成了最大赢家。回来后,他就升官了,被封为“特进”,仅次于汉朝三公。
别看窦固人前台上很风光,其实人家也是走过弯路的。窦固打小喜欢兵法,长大后娶公主,袭父侯爵,刘庄即位后,又被封为中郎将。康庄大道,任君驰骋。一切貌似很顺,可没走跑出多远,他就跌到了一个深坑。
窦氏有限公司自上市以来,产业大,人众,问题也多。窦氏第一代董事长窦融,是个很识时务的人。当年,刘秀统一天下,邓禹等人纷纷交出兵权,他也不例外,离开苦心经营多年的地盘和军队,带领家人到洛阳定居。
在窦融的努力下,不出二代,窦氏产业就做得很牛了。牛到什么程序呢,一句话都可以概括: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两千石。
窦融官衔最大,做过三公之一的大司空,即一公;窦融被封安丰侯,其弟窦友被封显亲侯,即两侯;窦氏三人娶三公主,最牛的当数窦固,娶的是刘秀的女儿;其他两个,娶的则是刘秀的孙女。即三主公。
所谓两千石,就是部长级干部。窦融做过卫尉,其弟窦友做过城门校尉,窦友死后,窦融儿子窦穆接班,也做过城门校尉;窦氏另一子弟窦林,做过护羌校尉。如果要算后来居上的窦固,其实就是五个部长级高官了。
宦海多风波,投资须谨慎。这个质朴道理,基本上构成窦融一生的处世哲学。但是,他没想到,正当窦氏势力炙手可热的时候,发生了两场变故,让窦氏公司倒闭开门。
这一件事,是窦融堂哥儿子窦林整的。窦林任护羌校尉时,有一次西羌部落一个小头目率人投降。窦林很得意,给洛阳打报告,吹牛说是西羌酋长亲自投降。没想到,不久真正的酋长就来投降了,事情搞得很大,瞒都瞒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