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一看,晕哪,刘荆藏得好深哪,他竟然还嫌折腾不够。
不过,经过这一次,刘庄总看明白了,刘荆为什么多年以来,对他这个哥当皇帝仍然耿耿于怀。原因就在前面他说的那句话——面相与先帝刘秀相似。
面相相似,才能亦出众,只可惜,他脑袋进水了。对待刘荆这种脑袋想常不开闹短路的兄弟来说,要杀他似乎玷污了自个名声。于是,刘庄决定饶刘荆一死,只做惩罚,剥夺他部权力。
不过,刘荆还可以继续在封国收税。只是他不像以前那样自由了,走到哪里,都有专人跟着。在规定活动范围,做规定的事,这叫啥?双规。
事实上,刘荆之所以逃过此劫,他本人的双腿也是有功劳的。他听到看相的告状后,腿脚特快,自己就跑到监狱报到,投案自首。
到此为止,刘荆也算是个惯犯了。惯犯,即习惯性犯罪。不久,刘荆犯罪的瘾又发作了。他请了一堆法师,到家里做法事。法事内容只有一个,就是诅咒刘庄早死。
亏他还真想得出来。
已经是第四次了。刘庄能忍,中央诸部官员,早就忍不住了。中央有关部门,提审刘荆,然后上奏刘庄,请求诛杀。
刘庄很郁闷,却迟疑不决。他都忍三次了,难道就不能再忍一次吗?
正在这时,有人告诉刘庄,陛下无须再忍,您也不必亲自动手了。因为,刘荆已经自杀了。
四、汉朝的富二代们
富二代这个词,换到哪朝哪代,都是幸福的代名词。幸福的含义,换个说法说是命好。人家穷尽一生奋斗,可能还是个穷一代,穷二代。可这些人打一娘胎出来,世间什么东西都替他准备好了。
朱元璋说,打江山就像建房子,武臣是建筑工,文臣就像装修工。武臣造好房子后,还不能住人,须得文臣来粉饰装修一下。照此说来,刘秀是个优秀的房东。他造好房子,上好涂料,买好家具,放好位置,然后大门一开,就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在他的孩子们当中,刘庄无疑是最幸福的一个。
对刘庄来说,治国实在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国家就像一个程序,刘秀早就写好了。刘庄能做的,就是按部就班,扫扫房子,保持清洁,然后就是到后院种种花,浇浇水,听听鸟叫。
刘庄每天收完房间,突然觉得好像还缺了点什么。他拍拍脑袋,突然想起来了,忘了在房子外树一块大碑。
这块碑记很大,上面刻着三十二个建筑工的名字,还绘上肖像。碑记就摆在南宫云台阁,这就是所谓的云台三十二中兴功臣谱。其中,邓禹居首,吴汉居第三。
有人仔细数完名字,却发现漏了一个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就是以奋战一生为骄傲,而死得很凄凉的马援。
相信刘庄是长眼的,马援功劳赫赫,他怎么就忘了给马援记下一笔呢?
也有人可能说,刘庄是在避嫌。马援一生都替自己争气,他死后,女儿也替他争气,嫁给了刘庄,还当上了皇后。人前马后,人家都称她为马皇后。马皇后无子,但她稳坐位上,无可敢与之争锋。
主要是马皇后很会做人,她当贵人的时候,就把皇太后阴丽华哄得很开心,刘庄很满意。于是刘庄建议她,领养了马皇后同父异母姐姐的孩子。还特别交待,只要你好好养好这孩子,皇后永远都是你的。
好皇后的标准是什么?无非以下三条:上得厅堂,下得卧房;纯洁善良,不势利眼;知书达理,善解人意。
以上标准,换成现代的说法,就是知性女性。很幸运,马皇后很符合。但是,她对马援一案,从来不开口说情,一个字都不吐。马皇后不说,刘庄也不说,事情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拖着。
刘庄不说,不等于他没说法。他不给马援画像,搬出一个理由是:马援以椒房之亲,独不与焉。意思就是说,因为马援是马皇后的父亲,所以独不给他画像。
很明白地说,就是避嫌了。
我认为,说是避嫌,那是很扯淡说法。这里肯定有问题。大家都知道有问题,但没人敢问。东平王刘苍斗胆问了一句,为什么独不给伏波将军画像?
你猜刘庄怎么回答的,他竟然是笑而不答。
刘庄的姿势,很明显,只要他活着,马援的案子就会一直拖着。房子是刘秀留给他的,马援就好像刘秀箱子里的隐私,刘庄自然不能随便乱翻。这是一种美德,他必须遵守。
刘秀的隐私不能乱翻,但他的遗志是必须继承的。公元前72年,刘庄四十五岁,他纠结一帮汉朝高官富二代,集体上阵,把前辈未完成的遗愿,搬上了案头研究,准备大干一场。
刘秀一生的遗憾,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北匈奴,一个是西域。汉朝天下大乱,北匈奴趁火打劫,屡屡得手,却恨鞭长莫及,奈他不得。所以,当西域诸多小兄弟,派出王子当人质,要求刘秀出兵时,他都只有痛苦的摇头了。
有些人,有三分颜色,就敢开大染坊;有几斤米,就敢开饭店。但刘秀不是,他是有多少米,就吃多少饭。按他先前的饭量,西域这桶饭,他是不敢碰的。
一代有一代人的任务。我想,他的任务只能到这封顶了。搞不定的事,就留给下一代,下一代搞不定的,再留下一代。实在都搞不定了,就永远搁置,寻求共同开发项目得了。
刘庄三十岁登基,眨眼十五年就过去了。如果他再不做点事,或许这辈子就完了。所以,他必须趁他有生之年,把北匈奴和西域两个大问题摆平。
在汉朝,富二代与权力两代简直无异。权力一代,都是靠拼命建功立业,获得封侯的。侯爵,就会有封地,然后就可以当大地主收税。侯爵可以继承,但是如果兄弟多,父辈封地还可能被瓜分,就像蛋糕,不出三代,所剩无几。
我们又知道,所谓富二代们,要败家,山倒都不如他们快。但是要整点大事,鬼神都挡不住。首先,他们起点高,基础好。人家有的只是背影,他们有的是背景。而且只要有点脑袋的都想到,在中国世袭制度下,蛋糕只有越分越小。想得分得大的,就得努力奋斗,自力更生。
是的,刘庄是这样想的,窦固是这样想的,班超也是这样想的。
窦固家族,发家源于伯父窦融;班超,老爹班彪曾经跟随过隗嚣,后投窦融,最后到洛阳城,在刘秀政府中,当了部级干部。俩人跟刘庄一样,典型的富二代,就一群羽毛丰满的,渴望一飞冲天的鹰。
然而,最先提出解决西域问题的,不是窦固,也不是班超,而是耿秉。看到姓耿的,可能有人就会想到耿弇。如果有此念头的人,那么恭喜你了。耿秉也是个典型富二代,他叫耿弇还得一声伯。
事实上,如果要从耿弇老爹耿况算起,耿秉已经是富三代了。然而,这厮身上雄性激素,一点也不亚于一代和二代。相反,他集中遗传了祖先的优秀基因,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文化素质,用北方话来说,都是扛扛的。
耿秉时为谒者仆身,官职不大。说白了,就是在皇宫中跑腿的人。但是,皇宫就像笼子,想一辈子关住他,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为了破笼而出,耿秉屡屡上书,要求刘庄出兵,攻打北匈奴。
刘庄开始是假装不睬,耿秉的奏书,却像锣鼓般,响了一阵又一阵。最后,他终于醒悟了。他也有太子了,作为老爹,不想替儿子铺点路,将来崩了,儿子混得惨了,那还不指着庙宇骂他无能?
于是,刘庄就将窦固召来,说,你长期跟随伯父窦融在外,了解边疆情况。所以,我命令你和耿秉等人,组织讨论解决北匈奴的军事方案。
于是,窦固将一帮富二代,都召来了。这其中有马援的儿子马廖,耿弇的儿子耿忠等人。在会上,耿秉发言较为激烈,甚至连怎么打进北匈奴,都有了详细思路。
耿秉是这样说的:自汉武大帝时代起,我们汉朝简直就是天下无敌。河西酒泉等四郡,都在我们手里;接着,通西域,西域归附,南匈奴也不甘寂寞,成了咱亲家。可是现在这一切,都没有了。
世界是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一是我们永远得不到的,二是我们曾经拥有而又失去的。汉朝想要把西域拿回来,就得力出击,把北匈奴再次打回遥远的老老家。
怎么打?我认为,可以先攻击白山。北匈奴在白山据有重要军事基地伊吾。夺下伊吾,再破车师,然后跟我们的老盟国乌孙再次结盟。如此一举,等于断了匈奴右臂左角,然后就可直捣黄龙,奔袭北匈奴本土。
方案敲定后,马上送去刘庄审批。很快的,刘庄就通过了。
第八十一章雄猎
一、征伐北匈奴
公元73年,二月。汉朝出兵,准备攻打北匈奴。作战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不是集中歼击,而是分兵四处,采取了各个击破法。各种兵路主帅及队伍,大约如下:
太仆祭肜,度辽将军吴棠率河东郡等两郡的羌部队,以及南匈奴骑兵一万一千人,出高阙塞;奉车都尉窦固,耿忠率酒泉郡等三郡地方民兵,匈奴骑兵等一万两千人,出酒泉要塞;
驸马都尉耿秉等,率武威郡等壮丁,以及匈奴骑兵一万余人,出张掖郡居延要塞;骑都尉来苗等,率太原郡等七郡民兵,以及乌桓等少数民族骑兵一万一千人,出平城要塞。
这是东汉立国以来,对外作战中,人数最多,战线最长的一次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