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284章
    那么,谁才是最值得学习的模范呢?要说楷模,只有一个,那就是忙来抓人砍头,闲来替妻画眉的张敞。

    张敞的手腕是,教育与砍头两手抓,两手都硬。抓来的那些流氓贵戚,先行教育法,顽固不化的,拉出去斩头示众。这招很招人服,于是张敞创下了在京城市长位上,任职较久,政绩较高的一个。

    事实上,除了软硬兼施还不够,想在长安混,还有一件东西不可缺少。这个东西很强大,它就是靠山。有了靠山,做事就敢雷厉风行,无所顾忌。道理似乎很简单,可是有人却总参悟不够。

    这时,王凤一看到下属打上来的报告,他就马上想到了王尊。王尊的治功,江湖皆有耳闻。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死,敢杀人,颇有当年赵广汉的风范。

    于是,王凤就向刘骜推荐王尊。那时,王商刚当上丞相,还没跟王凤闹僵,刘骜也没意见,所以就通过了,让王尊先当代理长安市长。

    王尊不负众望,一调回长安,大开杀戒,狂捕强盗。于是不到两月,长安的强盗仿佛害虫被撒了杀虫药,,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王尊因为政绩出色,顺利转正,成为长安市长。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王尊的个性决定,他不能在长安久呆。

    事实上,王凤当初推荐王尊当长安市长,是富有深意的。在他看来,丞相王商,火气极旺,肯定不甘受中朝制约。所以,王凤让一个同样火气甚盛,不想受外朝控制的王尊当首都市长,实则就是权力制衡,牵住王商的手脚。

    然而,王商可不是吃素的,他决定砍掉拆掉王尊,免他碍手碍脚。

    王商要整王尊,根本不用搜集材料,寻找污点证人。在丞相府的人看来,王尊太狂,跟当年赵广汉有得一比,根本就不把丞相府放在眼里。丞相府派人给他布置工作,他爱听不听,甚至还拒绝执行任务。

    还有,这厮天生大嘴,爱说大话,放大炮。

    于是,丞相府派御史大夫出马,上奏弹劾王尊。王凤闻风而动,立即派人护驾,经过一翻较量,王尊被拿下,贬到徐州当刺史。

    然而让王凤坐不住的,不是王尊,而是王尊的继任者。王尊被打发走人,长安市长就成空缺。王凤立马寻找自己人,填补这个肥差。这时候,他想到了另外一个猛人。

    这个人,就是王章。

    王章,字仲卿,泰山巨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和王尊一样,他也是草根穷人出身。当年,他到长安求学时,穷困潦倒,唯有妻子与他作伴。有一次,他病重卧床,无被子暖身,只有一件牛衣盖在身上。

    所谓牛衣,就是用麦秸代替棉被的褥子,属于穷人家专用物品。天冷的时候,可以垫背,可以盖身。

    那时,惨淡人生,无情地折磨这个孤助无援的汉子。前路苍茫,人生无保,而且病魔折磨,随时都有走的可能。一想到这,王章就情不禁自流着眼泪。流着流着,竟然放声痛哭起来。

    那时,妻子像一块坚硬的盾牌,守在他的身旁。她没有掉眼泪,更没有叹息,而是突然对王章吼了起来:仲卿,长安满朝公卿,哪一个是比得上你的?如果你是个男人,就应该挺直腰板,激励自己活下去。

    妻子那一声怒吼,仿佛唤醒了沉睡的星辰,让王章看到了希望。后来,王章凭文学取官,步步高升,迁至谏大夫。

    谏大夫这份工作,对王章来说,是一份专业对口,合乎性格的工作。在苦难命运中,磨练出来的王章,练就了一幅刚直坚硬,不怕刀山油锅烹煮的硬汉风格。于是,敢说敢做更敢当的王章,在中央混出了大名。

    汉元帝时代,王章被提拔为左曹中郎将。当时,恰是石显掌权,满朝文武都被他治得服服帖帖。然而,异类王章,决定干一件大事。

    于是乎,他联合御史中丞一起上奏,弹劾石显。真没想到,他竟然想出这种风头。

    要知道,王章想挑战石显,那简单就是拿鸡蛋去碰石头,结果可想而知。果然,奏书刚递上去,诏书就马上下来了,御史中丞被剃头,发配去当劳改犯,王章被免官。

    王章丢了官,可是名声更大了。后来,皇帝刘骜登基,石显被匡衡倒插一刀,了结性命。于是,王章再度被起用,征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

    当王章再现江湖时,满朝贵戚,都对他这个猛人心怀惮意,远观而不敢靠近。越来越强悍的王章,但便王凤的目光锁定了。

    于是,王凤决定向刘骜推荐王章,让他来担任京兆尹这个重任。不久,王章成为新任长安市市长。

    或许王凤认为,王尊很猛,照样听他的话,所以王章也不例外。过去,王章是他的人,现在是他的人,将来肯定也是他的人。如果真这样想的话,那真的错了。

    想象是很天真的,事实却是很残酷的。刚开始,王章没什么不良兆头,然而王商一死,王章就露出真正猛人的强悍。仿佛是早就谋划好一样,王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向王凤发难摊牌。

    王章之所以凌厉出手,不为别的,只想替天行道。

    很奇怪,王商一死,汉朝连出怪事。首先是日蚀,接着是地震。于是,王章想到,天意注定,他要再做一件大事。那大事,就是替天行道,平反王商冤案。

    于是,王章写了一封奏书。奏书写好的时候,他妻子看了一看,抬头对他说道:“仲卿,你还记得当初躺在牛衣上放声哭泣的情景吗?”

    王章吃惊地看着妻子,说,当然记得,你怎么突然问起这话。

    王章妻子再问,那你应该知道,你走到今天这高位,是多么不容易,难道你想重回那种举目无望的日子吗?

    妻子已经看出来了,王章此次出阵,必定凶多吉少。

    王章看着妻子,突然说道:我现在做的事,是你们妇人都不能理解的。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或许,这是上天赋于王章的使命。或许,为了这个崇高的使命,他必须挺身而出。于是,王章还是把奏书递了上去。

    奏书很简单,只说一件事:王商是冤死的,而嫁祸于他的,则是王凤。

    真是一个猛烈的深水炸弹。

    王章弹劾王凤的消息,立即传了出来。王凤一听,先是一愣,王章能当上京兆尹,是我王凤推荐的,将心比心,他怎么能做得出来呢?

    不明白,真的不明白。王凤发了一阵愣,拍了拍脑袋,好像又明白了。

    战斗,以正义的名字。这正是王章强悍的个性。过去,他战石显,是俩人一起上的,在他的背后,还有默默支持他的敢怒不敢言的人们;今天,他主动单挑,在他的背后,难道还有人敢支持他吗?如果没有,难道王章以血肉之躯,就是想换一世虚名?

    王章似乎是孤注一掷,自寻死路。事实上,王凤也错了。在王章的背后,没有默默支持他的人,然而他找到了一个比当年强悍万倍的朋友,只要这个朋友出手,他即可马到功成。

    而他这个朋友,就是刘骜。

    刘骜,怎么会是他?他不是一直都挺怕王凤的吗?他怎么跟王章站到一起?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五、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么多年来,刘骜对王凤的感情,是从一个极端,跳到另外一个极端。开始是无限地尊敬,天真的倚重,当他自以为聪明的发现了权力平衡律,想让王商牵制王凤,没想到还是被王凤罢掉,于是便开始恐惧。

    恐惧,他是恐怖地惧怕,这种感觉就像可怕的感冒病毒,不断蔓延身,钻进骨子。除了王商,王凤还伤害了两个人。刘骜一想起那两件事,心头就隐隐冒烟。

    先说第一个。石显破灭后,曾经被他欺压的都纷纷冒出地面,重新活动。这些人当中,国学大师刘向就是其中之一。刘向,原名刘更生,当刘骜起用他,迁为光禄大夫时,马上改名为刘向。从此,汉朝只知世有刘向,而不知有刘更生。

    刘向有一个儿子相当优秀,后来亦成了一代国学大师,他就是刘歆。或许是继续了祖宗刘交光荣的玩弄学术的基因,刘歆这孩子从小就博学多才,被喻为神童。刘歆经常到刘骜那里玩,玩的都是朗诵诗赋的高级文学游戏。所以刘骜很喜欢他,准备任命他为中常侍。

    在西汉,中常侍还不是什么实权的官,说白了就是挂个名,贴在皇帝左右,出入方便。然而,刘骜左右侍从一听刘歆要成为贴身,连忙劝道,任命刘歆,还得请示大司马大将军。

    刘骜不在意地说道,这点小事,还要报告大司马干嘛。你们就按我说的去办就行了。

    左右侍从即刻扑通地都跪拜地上,叫道,陛下不可草率,必须告知大司马,不然……

    看着左右一幅幅哭相,刘骜明白了。于是,他只好派人去通知王凤,王凤却传话过来,让刘歆来当皇帝贴身,这事不可以。

    为什么不可以?答案只有刘骜知道。谜底就是,刘骜已经被王凤绑架了。刘骜更知道,在他的身边,到处都是王凤的耳目,他一抬头一思量一顿悟一叹息,都有可能被打报告。王凤拒绝刘骜请求的原因,其实就是不允许陌生人,守在皇帝身边,那样很不安。

    汉朝自开国以来,外戚就相随相生。然而,自汉朝以来,外戚最美好最幸福的时代,就是刘骜坐在位上被架空的这个时代。最经典的传奇就是,王氏家族,曾经一日封五侯,震动天下。这消息要传到地下,外戚田蚡估计都要流口水了。

    除了封侯外,王氏家族兄弟及亲戚,基本上控制了汉朝各部门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