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从里到外一看,这哪还是刘家天下,简直就是王家天下,只不过还没有更换名字而已。
王氏家族太盛,曾经让刘向忧心忡忡,但他和石显经历了一场生死战,开始变得滑头了。所以,他对王凤不满,但没有公开明说,而是搜集了许多天灾异端,然后呈现刘骜,旁敲侧击地说道,天道不祥,必是世上小人多事。
刘向点到为止,刘骜也听出来了。但是,王凤也看出来了,刘向和他不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才认为刘歆贴在刘骜身边不安,拒绝任命。
再说第二事。刘氏祖宗强悍的因基因,传了将近两百年,到了汉元帝刘奭这代,彻底萎靡。当年,刘邦六十多岁亲征外敌,弹奏大风歌的豪情,已经一去不再复返。到了刘奭这代,只会弹缺乏雄性荷尔蒙的纯艺术音乐。到了刘骜这代,更加不行,不说别的,单身体素质都直线下降。
这似乎是人类物种发展的必然。公元前24年,刘骜二十九岁,还没有儿子,身体还不断生病。照这种差劲的体质,如果刘骜撑不住了,皇帝该让谁来当?这个问题,在王凤看来,可能极为头痛,但在刘骜看来,极是简单。
刘骜认为,有一个是合适人选。这个人,说出来吓坏一大片。他正是当初,差点让刘骜当不了皇帝的刘康。
前面说过了,刘康是傅昭仪所生,老妈被宠,儿子才华横溢,所以刘奭曾打算用刘康换掉太子。现在,事情都过去了,按汉朝的权力斗争规律,最后决出来胜者,都会替败者挖坟墓,将对手埋葬。
然而,刘骜却很厚道,待刘康特别好,颇有当年刘盈护刘如意的范儿。老实说,刘骜老妈王政君,的确也不错,真诚对待刘康,跟当年的吕雉简直是两码人。刘骜经常叫刘康到长安来玩,王政君也从不阻拦。
乍一看,当年刘康与刘骜争太子的事,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
我们知道,汉朝诸侯王进长安朝见皇帝,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最多呆几天,都是有规定的。那时,刘康回封地的时间到了,刘骜却不放他走。而是对刘康说:“兄弟,你我最亲,我现在患病在床,随时都可能走人,不如就留下陪我说说话吧。”
刘骜点到为止,没把话说完。刘康也没深问,但是外人都看出来,刘骜如果真崩了,刘康定是他的继任者。于是,刘康就留下来陪刘骜。当刘骜病情好转时,王凤就想赶刘康了。
王凤认为,刘康早晚跟刘骜粘在一起,总不是什么好事。早赶早安,他必须离开长安。
于是,王凤告诉刘骜,按汉朝规矩,刘康呆在长安的期限早过了,应该叫他回去了。
刘骜很不爽,不同意。
王凤接着说,这事也不是由你决定的,必须听上天的安排。你看看,近来发生日蚀,这是因为刘康违反常态,上天发出的警告。
刘骜一听,就哑了。他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替刘康申辩,他只好同意让刘康返回封国。
刘骜和刘康离别时,俩个兄弟哭哭啼啼,仿佛是恋人决绝,仿佛是生死离别。而制造这场伤情的人,则是王凤。从此,刘骜彻底把王凤恨到肚子里去,恨得牙齿咬了生病,恨得脑袋就差没冒烟。
刘骜想到了,在人生的猎场里,他不过是王凤手里的一只猎物。
见过围猎吗?四面包围,必开一个缺口。原因很简单,动物被逼急的时候,也会做出超乎想象的顽抗。所以,打开某个缺口,让动物有逃生的希望,朝缺口扑。围猎的只要守住缺口,定能打到猎物。
后来,围猎思想和技术,被兵家用到战场上。兵家认为,动物遇险尚且顽抗,如果没有绝对兵力,在战场上将敌人围死,一旦对方顽抗,付出代价将是惨重的。
这是孙子兵法总结出来的,这招就叫:围师必阙。
这个道理,难道王凤不知道吗?如果知道,为什么四面围堵皇帝,不得人生出逃之希望?好吧。你围你的,看看我能不能撕破你这张天罗地网。
刘骜想反抗了。他渴望像个真男人一样的活一回。这时,王章就来了。
当刘骜看到王章的奏书时,真他妈的解恨。王章仿佛就是一见义勇为的壮士,着实替刘骜平了反,出了气,真痛快。
为什么说王章替刘骜平了反,主要是王章在奏书里也提到了日蚀。按王凤的说法,天上出现日蚀,那是刘康违背常态,经王章解释,他才明白,王凤简直就是血火喷人。
王章说,天上出日蚀,主要是王凤太专权,到处害人。这个看法,刘骜十分赞同。于是,刘骜决定约见王章。
在刘骜面前,王章意气难平,控诉了王凤的种种数行。最后,王章总结性地说道:“陛下,不能再让王凤呆在位子上了,必须尽快将他打发走,重选贤良主持汉朝。”
刘骜听得很感动,也很激动。他对王章说道:“感谢京兆尹直言,老实说,对大司马王凤专权一事,我早就看不过去了。问题是,把他赶走了,你有好的人选吗?”
王章自信十足回答道:“有,陛下,人选我已经替你物色好了。”
刘骜听得眼皮一跳,问道:“你想推荐谁?”
王章脱口一出,说道:冯野王是最佳人选。
冯野王?是的,冯野王。
冯野王,字君卿。老爹冯奉世,与名将赵充国齐名,官至左将军。冯奉世一共生九子,四女,独有冯野王最有才。初,冯野王受业博士,通晓《诗经》,凭借老爹的关系,到后宫当了太子中庶子。那个太子,说是后来的汉元帝刘奭。
我仿佛看见,一条通往宽阔的美丽大道,从冯野王的脚下,向远方延伸。然而,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事实上,冯野王的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
第一个压他出头的人,是魏相。当年,汉宣帝刘病已认为冯野王极人才华大志,准备提拔他,于是就去咨询魏相。魏相只说了一句,我认为提拔冯野王不合适。于是,刘病已只好作罢。
第二个压冯野王的人,则是石显。汉元帝时代,冯野王在地方做郡长,政绩天下第一。那时,汉朝恰好空缺一个御史大夫职位,汉元帝准备提拔冯野王。但是,石显却在背后狠狠地踩了冯野王一脚,告诉汉元帝,如果提拔冯野王,外人就会说你私心,提拔外戚,不妥。
冯野王的姐姐嫁给刘奭,被封为昭仪。没想到好事变成坏事,刘奭一听,认为石显有理,另选别人当了御史大夫。消息传出,冯野王仰天长叹:人皆以女宠贵,我兄弟独以贱。
别人都是凭借后宫关系发迹的,没有像冯野王这样,因为宠贵的后宫关系,被打压提不起来的。事实上,这不是真相。真相是,冯野王的哥哥得罪了石显,石显借此报复冯野王。
这还不是最惨的。当刘骜当皇帝后,又有人警告刘骜,冯野王是国舅,不适合在中央当官。于是,刘骜便将他调往地方,任上郡太守。
直到王章的奏书出现,让冯野王看到了一丝人生希望。
这一切来得太快了。稍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忽得暴名,其运不祥,必须小心谨慎。然而这么多年来,冯野王还不够小心吗?他还不够忍耐吗?他凭什么拒绝取代王凤的诱惑?
刘骜早在当太子的时候,就闻听冯野王名声在外。所以,王章推荐冯野王取代王凤,刘骜没有意见。是的,他是没有意见,可是有人很有意见。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刘骜接见王章时,支开左右,独自密谈。但是,他没想到,有一双眼睛和两只耳朵,正在关注他着的一举一动。很快的,刘骜要罢免王凤的消息,就传出来了。
王凤能得到这个绝密机要,功归于他安插在刘骜身边的卧底。此个卧底,是王凤的堂弟,侍中王音。王音成功窃听后,转报王凤。王凤一听,马上就傻了。
老实说,他向来办大事,从来就没有镇定过。就因为这心理素质不过硬,当年黄河发大水时,在刘骜面前乱出主意,败给了王商。现在,他以为自己很强大,谁都不能动摇。但是他错了,如果刘骜要办他,鬼神都拦不住。
传说中强悍的王凤,难道就是如此的脆弱吗?当王凤慌神慌脚的时候,有人给他支了一招。没想到,正是这个人,让他力挽狂潮而不倒。
替王凤出主意的人,是个名门之后,名唤杜钦。你可以不知道杜钦,但你可能知道过两个牛人,一个是杜周,一个是杜延年。特别是后者,名声特大。杜延年是杜钦老爹,杜周是杜钦爷爷。老爹和爷爷,都曾做过汉朝的御史大夫。
杜钦家族显赫,又特有才华,可惜命运不济,让他一只耳瞎了,成了独眼龙。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形象破坏,从此就与官场无缘。后来,经哥哥杜缓推荐,王凤给他弄了一个闲职挂着,等到有急事时,就找来想办法。
王凤找杜钦想点子,那是很靠谱的。杜钦天生聪明,谋略过人,断事如神。当王凤询问怎么化解刘骜要罢免他的危机时,杜钦微微一笑,对王凤说,你别紧张,听我的,总会没错的。
杜钦这样告诉王凤,你马上对外宣称有病,推出宰相府,回到自己的封地。然后,把世间最悲痛的词都搬出来,写封伤感的辞职信,派人送入宫中。
杜钦这招就叫,以退为进。他相信,此招一出,必胜无疑。
果然,王凤的辞职信递上去后,消息就传到了王政君耳里。王政君准备了一桌饭,将刘骜叫来。刘骜一来,王政君只是不停地掉流泪,看着饭菜,连筷子都没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