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275章
    不久,因工作出色,就被提拔为西域副校尉。

    众所周知,是张骞发现了西域,但是西域臣服汉朝,始于郑吉。郑吉,西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卒伍出身,曾多次随军出使西域。所以,在处理西域问题上,他是个专家。汉宣帝刘病已时代,曾以待郎身份去西域屯垦积田,屡建奇功。

    公元前60年,郑吉破车师国,打跑匈奴盘居于西域的残余力量,从此以后,奠定了汉朝在西域的地位。西域有事,不再听命于匈奴,而是来向汉朝大哥请示。当时,刘病已为了方便管理西域,遂设总督(都护)一职。于是乎,郑吉就成了汉朝第一任西域总督。

    西域总督的责任,大约如下:负责保护乌孙王国,康居王国等三十六国。如果发生变乱,即刻向中央政府报告。可以安抚的,安抚;安抚不了的,就打,一直打到他们听话为止。

    现在,郅支单于击败乌孙国,再次盘居西域称老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汉朝都不能睁眼看他吃时喝辣的。打是必须的,出兵是有道理的,但是干什么时候打,不是由陈汤说了算。陈汤只是第二把手,他还有上司,那就是西域总督(都护)兼骑兵总监(骑都尉)甘延寿。

    但是甘延寿不支声,陈汤只好主动开口了。他这样给上司分析道:西域各国,天生就怕匈奴。现在,郅支单于联合康居王国,拿下乌孙,下一个可能就是大宛。如果我们坐而不管,再过几年,西域就不再是我们的了。

    甘延寿想想,认为陈汤分析有理。但是,他又想了想,突然说道:“我们还是先给中央上奏,等批准了再出兵吧。”

    甘延寿这话,说得陈汤眼皮直跳。先上奏,等皇帝批准了再出兵,这是手续,也是程序。问题是,那时候没有电报,没有电话,一封奏书来回一趟,得花多少时间。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奏书送到长安,皇帝得开会讨论。

    讨论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长安那帮公卿,自刘病已时代,从来不主张兴兵征伐西域。要说为什么,他们会拿出一大堆理由说,远征西域,劳民伤财倒不说,主要是拿下了,又不能种田,也不能住人,有啥用。

    所以,最后讨论的结果可能就是,反对出兵。既然这样,只能想别的办法,至于什么办法,咱们只能接着慢慢再想。拖下去,乌孙国哭着喊娘的机会都没了,再拖下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域,被郅支单于慢慢地吞掉。

    当然,以上看法,纯属猜测。陈汤之所以想尽早出兵,原因有二,打铁要趁热,趁郅支单于未彻底吃掉乌孙国之前,可以联合乌孙残余力量,向匈奴发起攻击。这是其一。另外一个原因,是埋藏在陈汤心底多年的秘密了。

    这个秘密就是,他渴望有一天能够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为了这一天,他等得太久太久了。

    可是,西域总督却说……

    这时,陈汤顿了顿神,就对甘延寿说道:“先打报告,符合程序。问题是,长安众卿有几个是眼光的,我认为他们肯定不同意出兵。”

    陈汤这话说得甘延寿一愣,对哦,万一长安反对出兵,那他只能等着凉拌?

    甘延寿一下子没了主意。既然这样,那就再想想吧。再想想,到底想多久?不知道。陈汤一看甘延寿这个态度,心都凉了半截。

    这时,心里想着事儿的甘延寿,竟然病了。好事没来一件,坏事尽来一堆,这叫人咋整?

    是的,事情是挺难整的。但是,陈汤马上就整成了。当陈汤看见甘延寿卧床不起时,顿然冒出一个天才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矫诏出兵。

    矫诏?这简直是玩命。

    说玩命也好,玩火也好,都不重要了。在陈汤眼里,最重要的是,事宜快不宜迟。于是乎,他假传圣旨,向西域各国征调军队,以及驻扎在车师国的汉军。

    兵动的消息,马上传到甘延寿耳里。甘延寿大惊失色,身体犹如神助长了力气,马上从床上跳了下来,直奔陈汤处。

    甘延寿到底是真病,还是装病?看上去挺蹊跷。不过,陈汤没精力去揣测那无聊的事。甘延寿见到陈汤,开口就想阻止出兵,但是,还没等他把话说完,突然只见一声青天响起一声霹雳,就把他震傻了。

    只见陈汤按剑朝甘延寿怒吼道:“大军已经集合,难道你小子想破坏大计?”

    陈汤那话,吼得甘延寿不禁晕厥。在这里,谁是老大?好像是我甘延寿吧。既然我是老大,这小子怎么敢骂我是小子?

    甘延寿被骂了,但他也没辙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都被陈汤拉下水了,那就陪他一起玩命吧。这一举,只许胜,不许败。

    出发!!

    四、胜者归来

    非常之时,以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事,此谓非常之人。此种人士,我们称之为俊杰。勿庸置疑,陈汤是俊杰中的猛人。

    陈汤挟制甘延寿,集结西域各国部队,组成联军,总共有四万余人。不过,大军出发之前,陈甘俩人给自己了一条后路。那就是,上奏。上奏只为一件事,说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知。形势危急,等不急皇帝批奏,所以只好来个先斩后奏了。

    联军分成六个纵队,分成两条路进发。陈汤率领三个纵队,走南道,越过葱岭,穿过大宛国;甘延寿统率另外三个纵队,走北道,横穿乌孙王国,进入康居国边境。

    从地图上看,陈汤走的是弯路,他必须沿着塔无拉玛干沙漠绕过去。路是远了点,但事实证明,陈汤的路是没白走的。

    此时,甘延寿从西域总督府出发,没想到,他半路上就出事了。情况是这样的:康居国的副王率领数千骑兵,攻击乌孙国其他地方,正凯旋归来。没想到,返城路上,看到一路人马浩浩荡荡地在前方开进。康居侦察兵告诉副王,前面赶路的,不是咱的人,是汉军。这个消息,仿佛是苍天眷顾,让副王一下子乐开了。于是,康军副王从背后向甘延寿发起了攻击。

    之前,陈汤和甘延寿之所以分两路走,其实是有意图的。陈汤绕远路,其任务是打前锋,企图杀匈奴个措手不及。甘延寿抄近路,其任务就是运送粮食,管好后勤。他们俩约好了,于单于城下集合,不见不散。

    陈汤轻骑赶路,即将达到目的地的时候,突然传来坏消息。说西域总督甘延寿,在半路上被袭击了,损失惨重,粮食都被康居副王抢了大半。

    打前还是顾后?当然还是救兄弟要紧。陈汤回军,去追副王算帐。其实,根本就不用追。因为逼王也是要赶回城的,不过是打个顺路战,正朝陈汤迎面扑来。

    娘的,吃进去的尽管吐出来。陈汤一见副王,俩人就干上了。康居国副王打了几个回合,突然发现,他遇上对手了。打着打着,又突然发现,康军被汉军杀得鬼哭狼嚎,不见爹娘。再打下去,就是死路一条了。

    于是乎,康居国副王脚底抹油,溜了。陈汤大获胜。

    干完架后,陈汤叫人数了一下,斩杀四百六十人。什么都可以大意,便是斩杀敌首,那是万不可粗心的。很简单,要想邀功封侯,就得有人头。

    大军继续向前,很快的,抵达康居国境内。陈汤命令,大军原地稍息。同时,他做了一个战前总动员报告,概括来只有不到十个字:严守军纪,不准烧杀抢掠。

    开完报告会,陈汤接着办了一场酒会。这顿酒,很重要,很必要,事不疑迟。

    康居王国引狼入室,郅支单于鸩占雀巢,康居国贵族内部分裂,朝秦暮楚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在攻城之前,陈汤决定会一会康居国的反对派领导,对康居国内部情况,顺便做个摸底。

    酒会开得很成功,陈汤放话,对方很满意,然后就回城了。接着,汉军继续向前,在距离单于城六十华里处,陈汤找了一个康居国的俘虏当向导,向导告诉他,完可以往前挪三十华里。

    第二天,陈汤果然行进了三十华里,然后安营扎寨。

    第二天,陈汤果然行进了三十华里,然后安营扎寨。这时,郅支单于派人来问话了。

    郅支单于的使者,一见到汉军,装傻地问道:“请问大哥,您大老远地跑来西域,有何贵干?”

    如果没何贵干,跑来喝西北风吗?陈汤的使者也装傻,回匈奴使者话道:“早先时候,郅支单于好像跟我们皇帝说了,你们这环境恶劣,呆不下人,所以很想投降汉朝。我们汉朝皇帝听说,郅支单于在西域住不下,受委屈了,所以特别派我们远道前来迎接。本来可以直接开到单于城下的,又害怕单于受惊,所以就特别在此地驻军,准备派人通知你们,没想到你们先来了。”

    匈奴使者一听,跟着忽悠道:“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呀,那我回去向单于报告情况。”

    事实上,陈汤部队开进康居境内时,郅支单于就知道大事不妙,想都没仔细想,拔腿就跑人了。然而,当他跑出单于城时,突然发现,该往哪里跑呢?

    投康居国?他在康居国杀了那么多人,人家早把他恨得咬牙切齿了,投那等于送死。康居国都不能去,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于是乎,郅支单于这才发现,逃是死,不如回城死守,与汉军拼个鱼死网破。

    除了死拼,别无他路。

    郅支单于只好折身回城。但是他又坐不住,先派使节去探个口风。听汉使那些口气,似乎挺和善,这时,郅支单于想了一记妙招。

    这记妙招,就是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