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穿越小说 > 高科技三国 > 第40章
    是集体协作的结果。再说在我的学问。在家乡,那也是急了上万人用了几千年创作的智慧结晶。我只不过传经授卷而已。

    孔明心道:原来有这么深的背景,可惜!这大好的经卷怎么就落到出云禽兽之帮的手里?道:听说墨先生出身墨家,与刘备是师兄弟。那玄;德公是否受教墨家呢?

    墨政通发现自己说的太多了,孔明这是在透自己的底。怎么能叫刘备也背上墨家的身份。自己可深知道这有多难呀!老婆都说不着。急忙调整话题道:不知孔明先生对出云还有那些印象?

    孔明不好追问,只得顺着墨政通,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说真的,出云什么都好就是些不通礼数。

    墨政通微微一笑问道:你说的礼数可是指《周礼》?

    当然了。《周礼》乃千古圣典,君王治国之道,我华夏大地乃礼仪之邦就源于此。

    墨政通抿了一口茶不慌不忙道:《周礼》我看过,上面不过写着君王可以怎样。诸侯可以怎样。大臣可以怎样。君王可以说几个老婆。诸侯可以取几个。百姓对君王应该如何如何。却没写君王应该怎样?百姓可以怎样?君王对百姓有那些责任?百姓对君王有那些权利?在我看来《周礼》不过一部强盗的《分赃条例》。我正准备上书出云王编写《汉礼》以代《周礼》

    这番话虽然慢但充满火药味儿对君王有大不敬之罪。令孔明简直无法接受的。本来时才不过试探墨政通,现在看来出云不通礼数,他不是罪魁祸首,也是一丘之貉。但是墨政通说的理直气壮。不容置疑。自己有心巴结利用。这不是抬杠的时候。缓言劝道:墨先生,以《汉礼》代《周礼》此时兹事体大。还望慎重。老子曾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国家可经不起太多的折腾,非十成之力不可变法。本以为刘备颇好老庄之道能劝住三分。

    不想墨政通接口就道: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规劝那些不学无术胡作非为的当权者的,叫他们少折腾点百姓。天下哪有百分之百的好事?不在现实中博弈何以成大事?老子还说过:要无为无不为。无为就是不违反道。无不为就是只要做到这一点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所以我们必须探索什么是道:不实践不去做。我们知道什么是道?用智慧到达彼岸。这话谁都会说但很少有人会做。改革一下政体,摸索一下治国之道。这也绝不是瞎折腾。就是遇到失败遇到挫折,还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吗?探索是必须的,终有一天我们能达到无不为的境界。

    孔明心道:什么无不为我看你是无所不为。但是还得奉承,要不怎么学习机簧乖巧之道呢?顾左右而言他道:墨先生纵横道、墨、法、儒、博学多才亮实在佩服。不知先生能否收亮为徒传授技艺?

    墨政通道:孔明先生你要是青州之人,我可以马上就可以答应你。玄德公乃世之明主,您何以明珠暗投报孝曹操?不如弃暗投明,我家主公定会重用先生.

    诸葛亮胸中郁闷多时不吐不快的回答道:玄德公之名声悔誉参半,世人或许以为他民富军强,如何了得,我却观他有三过,难成大器.

    墨政通奇怪道:噢?那不知孔明先生能否不当面讲来,我愿闻其详.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虽握雄师却不肯一统中原,迎天子却送与曹公,作事畏首畏尾难成大事此其一.开疆阔土无数,却分封建国,自裂其土.开疆之功就此毁于一旦此其二.不敬祖宗,不读圣贤书,听信老庄之道,自创父神邪教此其三.

    诸葛亮说到这里给墨政通留了面子省略了无君无父的墨家.

    但墨政通依旧笑道:孔明先生所言三事无非是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清静无为,国之非功.是出世出家之言.非治国之道,玄德奉此有错.

    然后慷慨陈词:世人皆言<<老子>>无为,道士之祖也.此言大错特错.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清静无为,国之非功,是因为他不想看到征战杀伐离民遭难.为民请命劝告那些统治者少胡作非为一些,少折腾一点百姓.,<<道德经>>第72章到第77章中痛斥了当权者的残暴不仁和淫威乱治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理想的制度.即奉行天道,人各司其职,有余以丰天下.亦有从政之说。

    第18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儒家圣贤废止社会运行大道空讲仁义,治国为政不过到行逆施(中国两千年封建停滞罪魁祸首就是他们).紧接着第19章老子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学无优.并其实非反对一切学问和智慧.而是针对第18章中儒家所谓的仁义智慧学术主张.老子强调感悟大道尊行大道才是人间正道.难道这不需要智慧吗?(儒家以圣贤自居,以忠孝自夸,以智慧自名.以伪学问独霸美誉,老子只能抨之另立它名,而后世学者多因此误会老子反对人类精神文明,认为他的政治主张不可取,此为谬也)

    然而老子之大智大慧却无人领会,甚至肆意歪曲.<<道德经>>成了修真修仙的宝典,老子成了太上老君.通读<<道德经>>没有一篇文章是关于修练长生不老之术和成仙得道白日飞升的,更没有画符捉鬼阵宅驱妖的把戏.这是因为<<道德经>>说出了正理威胁到反动统治,是他们抹杀正道学说的鬼计.老子被请上了神坛,<<道德经>>却被埋入了坟墓.老子终其一生并也有开山立派收徒,道家之祖是后人封的.

    诸葛亮冷冷一笑,不依不饶,缓缓背诵道: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之门,是谓天地跟。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墨政通笑道:那看谁解释?方士门自然把谷神理解为丹田气海。谷神不死记为长生之门。天地跟。双足为地跟。双手头心为天跟。因为向上攀爬必用双手义同双足,而头心整日向天自当为天跟。所以讲究五心向天。可是夏姬彭祖去认为天地跟为男女之器。因为人不同于植物靠根系。繁衍生息之根是男女之器。所以有练阴阳采补的,也有主张不生不死,禁止男女婚配的。可我还有一种解释。谷译为山谷低谷,神译为精神,玄译为厉害很牛。牝指雌性动物生殖器官,不雅×之。天译为道。地译为物质条件。那么是不是可以解释为面对低谷精神不死。才叫牛×,牛×之门在于将道结合实际条件。只有这样才会有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孔明虽然并不太认同,却也觉得很有道理。也知道即便是说出道德经另一段关于真气修炼的章节。载营魄抱一····也比会被说成别的意思,琢不做争辩。

    墨政通继续道:时才先生说玄德公不敬祖宗.其实是含沙射影在说我墨家.佛家讲众生平等,普度众生,是功德之举.我墨家讲廉爱(译为平等博爱)便是无父无母不敬祖宗.此言何解?孔子说:杨氏为我是为无君,墨氏廉爱是为无父.墨家的廉爱关键是前半句的杨氏为我是为无君,廉爱是民主的基础.是他们所无法容忍的.而佛家的众生平等是没有原则没有政治意义的。所以是功德无量。

    无君又怎么了?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理应天下人共管,君权民受,皇帝不称职,废除皇权实行民主理所当然.为什么老要头上顶个皇上才舒服?只有长奴隶脑袋的人才这么想.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丰有余,熟能有余以丰天下,唯有道者也.(<<道德经>>第77章.)玄德公之税负取自于富人,穷人种地有补贴,若患大病有医保.乃一有道之人.放眼天下谁人及?

    不啃统一天下,乃是不想将屠刀挥向自己的同胞.天下沃土多的是,有本事向外人使去,开疆阔土去,在自己窝里斗个你死我活算什么能耐?

    分封建国又怎么了,天下太大了,若事事经心谁能操劳过来?若要人尽心竭力,除非是为自己.分封建国就立足于此.为的是使人尽心竭力.分封不等于分裂,玄德公创立联邦制.中央大权依就在握,怎能说开疆之功因此毁于一旦?

    圣贤书又怎样?.<<易经>>堪称其首.卦理想必先生看过,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就是得理与得势.得理者就是合理的事情往往没有实力或势力支持,(不过这样做可以积聚力量是创业所的首选.)得势者则恰恰相反不合理的事情存在,往往是因为有实力或势力支持,虽然消耗能量但不要紧,因为天做孽有可活,只要消耗的起就行.而且二者卦位不同没有交集.表面看上去这两条道理似乎无懈可击.但却否定了另一种极为重要的情况.就是合理的事情加上实力或势力支持那便是一种突破,一次飞越,一次发展,是进步的极大推动力.在<<易经>>中这种情况叫亢龙有悔过犹不及或天尚不(见乾卦第六爻,这一理论是中国古代对进步性第一次抹.)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统治阶级失势求合理,得势就忘本,空有势力无突破,陷入泥潭而不知.这就是所谓的圣贤书.

    中国历代君王,税收十之八九用于军队建设**享乐和修建陵墓.分到老百姓身上赈灾救难修堤筑坝者,能有十分之一就以经是明君了.修桥补路政府份内之事,却成了民间积德性善了不起的功德.

    君王最关心的国家大事.无非第一是他们搜刮民脂民膏的本钱,是军队.第二是宫廷享乐是卵童美女,是歌舞酒嗣,是锦衣玉食.大量阉割男人,大量霸占女人,何其残暴无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