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399章
    刘祜真是盼星星,盼来了这千古杀人好时候。当晚,刘祜下诏,派使者持节去杨震的太尉府上收缴印信。说明一下,此时杨震不居在司徒府,而在太尉府。前任太尉被免职后,刘祜就任命他为太尉,所以就从司徒府搬到了太尉府了。

    此时此刻,没有人不认为,杨震熬不过今晚了。但汉朝历史最神奇的一幕,就在杨震府前发生了。使者持节到敲门时,一个晚上都不见人开门,竟然吃了个闭门羹。

    牛人,果然是牛啊。

    第二天,樊丰联合大鸿胪耿宝,一起上书弹劾杨震。那边一呼,这边就和上了。刘祜上诏,罢免杨震官职,赶出洛阳城,遣送回老家。

    这一年,杨震六十五岁。他带着家老小,离开洛阳,返回老家。经过洛阳城西夕阳亭时,他停住了脚步,满目疮痍,慷慨悲凉。孔老夫子,周游列国,犹如丧家之狗,惶惶不可终日。今天,关西孔夫子,再现了关东孔夫子的悲哀与无奈。

    杨震把儿子及众门生,都叫到跟前。他说道:“死亡,对我们这些当士大夫来说,是太正常的事。但是,我蒙受皇恩,居高位,眼看满朝妖孽却不能诛,何面目得见日月!”

    杨震交代完后事,即端起鸩酒,一饮而下,自杀身亡。

    突然的,我想起了史铁生的一句话:“死亡,是必然降临的节日。”我想,对杨震来说,是一个遗憾的节日。他自以为是天上的明星,可以照亮这个昏暗的时代。然而,他没想到,多耀眼的星光,终究穿不过那洛阳城上的黑云。

    今夜,浓云已经笼城,星光不再灿烂!悲夫!

    第八十九章权力野兽也有春天

    一、太子保卫战

    杨震走了,弹劾杨震的耿宝发了。人生在世,来得快不如来得巧。刘祜母亲早死,一直由嫡母耿姬照顾,俩人感情特好。做为耿姬哥哥的耿宝,身为国舅是赶上好时候了,因为他赶走杨震有功,刘祜任命他为大将军。

    现在,樊丰总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因为杨震走后,自以为江湖正统流派的士大夫们,再也不见谁敢出来跟他单挑。

    而像陈忠这种货色,他虽挂着儒士的名号,跟他们也不是同一战壕的。但是,反正大家都是为皇帝服务的。你对我有意见,皇帝不听,可我们对皇帝提意见,你还不得服服帖帖实施。这种有理想但没骨气的东西,迟早也被他们招安,跑不掉的。所以,根本就不担心他在背后搞什么小动作。

    樊丰睡了一个好觉,还得起来干活。身在深宫里,总是有吃不完的饭,搞不完的阶级斗争。接下来,他还得替阎皇后搞掉一个人,不然留下祸患,将来大家都不好过。

    对他们构成威胁的,不过是个十岁的孩子。年纪虽小,但威力无穷,他的名字就叫刘保,时为刘祜太子。

    说起来,刘保这孩子挺可怜的。当初,其母李氏刚生下他时,就被阎皇后盯上了。阎皇后无子,他没有马皇后的胸襟,更没有窦皇后的心计,做事只管结果不管过程。所以,为了怕早生贵子的李氏,将来抢了他饭碗,两话不说,直接就派人端了一杯鸩酒过去,把人家搞死了。

    一晃好些年就过去了,他先是希望,接着是失望,最后变成了绝望。他绝望的是,可怕的时间,终于证明她没有生育能力。更绝望的还有,刘保一年年在长大。如果有一天小树长成了大树,想连根拔起,就有难度了。

    所以她认为,必须把刘保在成年之前,把他废掉。

    当年窦皇后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也杀了人。问题是,他鸩占雀巢,抢了人家的孩子来养,多少还有点情义。但是,阎皇后竟然连养的心情都没了,可见这女人脑袋是多么的不够用。

    阎皇后对刘保放弃了抚养权,所以这十年来,抚养太子的任务,就落到了刘保的奶娘身上。奶娘,奶娘,有奶就是娘,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亲娘,刘祜对他奶娘的态度就是一个例证。这样的话,麻烦就大了。

    于是,阎皇后就将樊丰这帮跑腿的找来,商讨计策。他们讨论来讨论去,都一致认为,现在最危险的人,不是刘保,而是他的奶娘。坏孩子都是大人教出来的,只要搞死奶娘,稳住还未谙世事的刘保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他们说完,就分工行事了。没想到,就在这时,刘保乳母自投罗网,撞到刀口上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刘保惊病不安,到父亲刘祜乳母王圣那里暂住。王圣是什么东西,刘保的乳母是知道的,呆在这老女人身边,绝对的不安。所以,为了安起见,她给王圣提了个意见,说您老人家住的是新房,太子不应该久居,久居会犯了土禁,不如就先回去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祜的乳母,就是刘保的半个奶奶。刘保的乳母可是半个母亲。这半个母亲跟那半个奶奶抢太子,理论上说那是找抽。于是乎,王圣就联合樊丰等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去刘祜那里告状。

    具体告了什么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刘保奶娘,以及一个长期替刘保管伙食的,一同拉出去砍了。砍完了以后,樊丰负责观察刘保,看太子有没有啥心情变化。

    不观察不知道,樊丰竟然发现,刘保对奶娘的死愤愤不平,有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架式。突然的,一股不祥的念头涌上他的心头——太子长大了。

    樊丰急忙去找阎皇后汇报情况,阎皇后一听,咬咬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按她原来的想法,把刘保废了。纸是包不住火的,如果不把他废掉,睡觉的时候都觉得头上悬着一把刀,这日子过得哪踏实呀。

    三十六计,废为上策。就这么干了。

    但是,要废掉刘保,还须得刘祜这个当爹的点头才行。但是怎么让刘祜答应这事,实在有点悬。对于外人,你樊丰爱搞谁,反正都不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可刘保毕竟是刘祜的亲生儿子,都是心上一块肉呀。

    所以,必须好好研究研究,想出一招好计才行。至于想什么好计,那不是阎皇后的事了。她没那个脑袋,留给樊丰去折腾吧。

    樊丰马上又回头找刘祜的乳母王圣。刘祜是王圣看着长大的,孩子心里有几根经,喂奶的心里多少是清楚的。还有孩子爱听什么,爱吃什么,爱玩什么,她可是了如指掌的。而且,刘祜这些年来,之所以有惊无险地渡过种种难关,乳母是出过力的。由此推出,这个看惯了后宫争斗乳母,她不是灭绝师太,但身上肯定有着灭绝师太的绝世武功,让她来对付刘祜,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

    还记得刘祜的父亲刘庆,当初也是太子的他是怎么被废的吧。对手窦皇后只派他说他脑袋有病,是个神经病,刘炟竟然就从了。然后下诏,公开说太子刘庆是个神经病,没有理政能力,把他废了,换上刘肇。

    有这个经典案例,做为学习教材,王圣女士就容易入手了。她就跑到刘祜那里常说太子坏话,说什么,没人知道,但我们可以猜。

    我猜应该是这样的,樊丰向王圣传达了阎皇后的意思,说要废太子。王圣又发现,这太子刘保向着他那半个母亲,跟自己这半个奶奶不搭调,留着也是个累赘,干嘛受这个气,不如将计就计了。

    由此,王圣在刘祜耳边吹,意思大约就是,我一大把年纪了,养大了老爹,老爹还对我好。现在好心收了太子,太子竟然都不向着她,只向着那死去的乳母。你说,这气不气人,再这样气人,我还能活吗?

    就这样,经王圣这么一煸风,刘祜就来脾气了。他叫嚣着要废太子,给他颜色瞧瞧。

    刘祜不是喊喊过瘾的,经过吃奶帮及身边一堆跑腿的不断鼓吹,他真要行动了。不过,要废刘保,还得走一个程序,即开会讨论,汉朝诸部长通过了才行。如果自作主张,后果很严重。如果他们通不过,不要说将来太子的难做人,就是他的工作也很难开展了。

    开会就开吧,樊丰没意见,阎皇后也没意见,耿宝更没意见。刘祜既然说出开会讨论这事,刘保被废已是板上钉钉。

    理由很简单,杨震死后,后继无人,也不见什么高官出来喊冤闹事,一切平静得很。所以,在他们看来,只要是皇帝首肯的事,汉朝那些拿来摆设的众卿,也会点头通过的。

    事情果然会顺利进行吗?会的,绝对会的。包括刘祜在内,没有人相信决议会通不过。但是,等到真正开会时,他们都傻眼了。

    开会这天,众多高官们都来了,会议由大将军耿宝主持。他的开场白很强盗,一开口说提起了乳母夺太子之阴谋,说这事刘保脱不了干系。为了惩罚这小朋友,废掉他的太子位,给他长点记性。

    耿宝话语刚落,有一个人马上站起来,叫道:“你就扯淡吧,我强烈反对废掉太子。”

    满堂的人都被这声音震了,耿宝抬头一瞧,不得了。站起来喊反对的,是太仆来历。紧跟着,又有几个人站起来也投了反对票,这些人分别是太常桓焉,廷尉张皓。显然,看他们那幅架式,就是有备而来的。

    耿宝猜得没错,他们都是有备而来的。这些人当中,准备得最充分的,首数来历。这个名唤来历的,到底有什么来历呢,说起来他的来历还真不小。

    来历,字伯珍,老妈是公主,明帝刘庄的女儿。祖上更牛,当初替刘秀打通陇西,灭了隗嚣的来歙,就是他的曾祖父。因为家世显赫,来历打小时就袭爵,真可谓是人家毕生奋斗的,他天生就有了,你说他牛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