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390章
    一查不打紧,还牵着一大堆人。阴皇后的三姑六姨,七叔八舅,被集体调查,被拷打狱中的不下三个。

    聪明犹如邓绥者,能拯救一个家族;愚蠢如阴皇后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跟她做亲戚,真是倒了八辈子的大霉。

    阴皇后出事时,小邓没有躲在背后偷笑。相反,她主动出来替姓阴的说话了,但刘肇就是不理她。就这样,阴皇后被拖到桐宫关起来,像一只进了牢宠的鸟儿仰郁而死。

    乌云散尽,太阳出来了,光芒万丈,好一个美丽的艳阳天。但这样的好天气,是留给邓绥一人的,刘肇无福消受了。小邓被封为皇后才三年,刘肇就走了。

    这是公元105年,冬天,十二月二十二日。刘肇崩于章德前殿,年仅二十七岁。这一年,邓绥二十五岁。

    在汉朝,一个皇帝的悲剧,往往决定了一个王朝的悲剧。就好像西汉,刘骜纵欲,刘欣搞同性恋,仅两代人就搞汉朝搞得元气丧气,政权移位。而东汉走向没路的悲剧,亦始于刘肇。

    窦皇后在世时,外戚窦宪和牛人班超,将东汉王朝推向了顶峰。可当刘肇撒手而去时,许多无趣之徒,将集体发力,把东汉推向了火坑。东汉被扔进火坑,刘肇是有责任的。他的责任,不是别的,而是生前没将继承人问题处理好。

    我们知道,刘肇身体差,生出孩子都一个接一个夭折。后来,有人告诉他,要想孩子活下来,只能用老办法了。这是一个古老的风俗了。这就是,刘肇孩子一出生,就立即抱出洛阳城,秘密交给民间抚养。

    这办法管用吗?不能说不管用,也不能说管用,只能说将就将就。因为,邓绥派人去找刘肇的儿子,竟然还找到了两个活的,一大一小。大的叫刘胜,是刘肇的长子。小的叫刘隆,才刚刚过百日。

    邓绥这个人,说她命好,苍天确实眷顾她;要说她命不好,似乎也说得通。在她之前,有三任皇后,除了阴皇后外,像马皇后和窦皇后,尽管都没有生育能力,但毕竟还收养了别人。到了邓绥,她也没生育能力,却连抚养别人生的孩子机会都没有,这是不是挺悲哀的呢?

    还好现在终于找回两个了。刘胜是长子,按道理,皇帝接班人应该归他了。但是,邓绥却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皇帝接班人,非刘隆莫属。

    开什么玩笑?刘隆才过百日,还躺在怀里吃奶,放着一个大的不封,改封一个吃奶的婴儿,邓绥到底想干什么?

    事实上,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能猜出几分来了。子幼母强,那就表示着将来的王朝,将是太后临朝听政的时代。这下子,终于看出邓绥的真面目了吧。她忍辱负重,装自卑,装低调,装孙子,等的就是这一天。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人。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邓绥找到刘肇这一长一小的孩子后,当夜迎刘隆进宫,先封太子,后即位皇帝,是为殇帝。然后,邓绥摇身一变,成了皇太后,临朝听政。

    对汉朝官员来说,这一切来得太快了。他们就像是集体晕船似的,都糊里糊涂的,一切顺着邓绥牵着他们鼻子走了。鼻子可以牵,但邓绥必须交待清楚,为什么活活把刘胜抛弃,没有封他为皇帝。

    想有理由是吧。其实邓绥的理由很充分——刘肇长子刘胜,尽管年长,但他身体有病,长期卧床不起。连床都起不来了,还当什么皇帝,这不是胡闹吗?

    真的是这样吗?

    你要问众卿,众卿只有苦笑说,不知道。

    因为刘肇命人把孩子送出皇宫的时候,都是在夜黑风高的晚上,神出鬼没的行动的。众卿连皇帝生了多少个孩子,什么时候生,根本就无从知道。所以,邓绥说刘胜长期卧床,他们是无法回答的。

    既然邓太后都这样说了,说暂且听她的吧。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人,直到有一天,一切都将被公开,在太阳底下接受检讨。

    一年后,即公元106年。这年的春天,汉朝各路诸侯王,都来洛阳城朝拜。这些人当有清河王刘庆等一行人。刘庆我们是知道的,当年老爹为了搞掉他,竟然公开说他有精神病,把时为太子的他废掉了。

    多年以后,刘庆做梦都没想到,他还有机会重返洛阳城,享受正常人的资格,呼吸自由的空气。在刘氏所有诸侯王当中,邓太后最看重刘庆。这其实也很正常,如果之前没有刘庆帮刘肇,窦家还在那里耀武扬威,哪还轮得到她姓邓在坐在那里说话。

    三月九日,刘氏各路诸侯走完亲戚后,各自回国。就在刘庆携带儿准备离开洛阳城时,邓太后却把他叫住了。说道:你可以先回封国,但你儿子刘祜暂且留下。考虑到刘祜还小,就让他老妈陪着一起留下吧。

    那年,刘庆儿子刘祜才十三岁。邓太后让刘庆一个先走,而把老婆孩子留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邓太后不说,刘庆也不敢问。但是,刘庆心里已经猜出了几分。当他听到邓太后给他说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止不住的激动了。就仿佛一个经历磨难,被梦想抛弃的男人,顿然看到了希望。他仿佛看见,上天终于大发慈悲了,把曾经抢走他的东西,还给他了。

    有一种欲望,叫流泪。刘庆就要等到梦想实现的这一天,他真想流泪了。这年夏天,老天爷好像也特伤感,下起了大雨。国三十七个郡和封国,都被老天爷的泪水泡成了水灾。

    八月六日。有一个微不足道,可对刘庆来说,却相当重要的人走了。这个人,就是汉朝第一个婴儿皇帝刘隆。聪明的已经看出来了。邓太后为什么将刘庆儿子刘祜留下,就是为这一天做准备的,做的是皇帝接班人准备。

    八月八日,晚。邓太后将老哥车骑将军邓骘,虎贲中郎邓悝叫来,三个关起门来秘密开了个会,他们集体拍板,决定了皇帝人选。当晚,邓骘持节率人到清河官邸,迎新刘庆儿子刘祜回殿。

    第二天,崇德殿,邓太后和百官部亮相。此时,刘祜被推上皇帝宝座,已经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了。但是,他还必须把一道手续办妥,才能登基。

    这就是,将刘祜过继给刘肇当儿子。

    这不是什么新奇的事,因为邓太后不是第一个干这事的。在她之前,刘骜就曾做过。当年,刘骜为什么要将刘欣过继给自己当儿子呢,很简单,如果不过继,等刘欣真当上皇帝了,就会把他父亲摆到庙里供奉,而自己的牌位,就被清除出去,从此将失去啃死猪肉的资格。

    邓太后当然不想让刘肇失去啃死猪肉的资格,刘庆有所得,就必有所失,世界没有那么多便宜的事。

    手续办妥后,太尉呈上皇帝印信,刘祜终于可以登上宝座了。

    刘庆曾经失去做皇帝的梦想,梦想终于让儿子实现了。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欢喜,人生如此,也可死而瞑目了。四个月后,刘庆病重,撒手离世。

    这一切看上去很美,却没人看出,其实里面很糟。根本就没人知道,外表欣喜的刘庆,却是带着一颗悲伤的心走的。要知道,儿子尽管当了皇帝,可当的是什么皇帝,他完可以预知。因为刘祜的这个皇帝,就是一个摆设。真正掌握权力的,还是邓太后。

    正如刘庆所看到的,邓太后是封了皇帝,但她仍然临朝听政。刘祜就像个活佛,坐着看就是了。但在邓家人看来,这一切就像顺水推舟,只要没什么特殊情况,在汉朝的河道上,皇帝刘祜这只小舟,还得由邓太后来拿捏。

    在太阳底下,邓太后所作所为,是经得起阳光考验的。这是邓家,甚至是汉朝人和谐想法。事实上,还没有人看出,邓太后在这里面埋藏着一个惊人的阴谋。

    直到有一天。

    四、小人物也有大梦想

    公元107年,九月二十一日,邓太后提拔了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太傅张禹,一个是太常周章。太傅张禹被任命为太尉,太常周章被提为大司空。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国人也;周章,字次叔,南阳随人也。

    仔细观察东汉政治的人,都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自刘秀立国以来,只见皇族和外戚洛阳城忙活。刘庄崩前,是皇族在忙,等到他死后,外戚就忙开了。无论两派势力怎么忙,就是没别人的什么事。

    这个别人,就是外廷文官集团。到目前为止,东汉文官集团,只听说过袁安和任隗曾经很牛,除此之外,别无他人,势头之发展,不堪忧愁啊。可是,诺大的一个文官集团,有骨气的都跑哪里去了呢?

    让我来告诉大家,他们都被驯化成乖孩子了。

    谁都没想到,把文官威信扫出东汉政治影响圈外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刘秀。刘秀立国之初,其政治理念很有问题。他认为,西汉末期,皇权之所以滑落王莽之手,主要是文官集团势力太猛,劫持皇权,再加上外戚从背后捅了一刀,什么好东西都被人家抢走了。

    所以,为了避免悲剧重演,他一上台就打压文官集团和外戚势力。打压对手最基本的办法,就是把他架空。刘秀虽设了三公位置,但实际上并不让他们管事,管事的人移到了宫廷延长书署。

    刘秀的理想,看上去很美,未来很有前途,现实却很残酷。他根本都没想到,貌似美丽的政治设想,非但没有还原西汉初期的政治模式,反而将汉朝政治推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刘秀不知道,要实现他伟大的皇权梦想,首先有一个大前提:皇帝继承人,必须是想干事,并能干事的人。一旦有想干事,却干不了事,或者是不想干事的家伙,皇权就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