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294章
    在今天看来,这个规矩实在太荒谬了。但是那是古代人的游戏规矩,当然你也可以表示不服,不服的话就请退出游戏,别来挡别人的路。可是谁人有决心退出?为了当皇帝,将自己父母叫声叔叔阿姨,又有何防呢。

    基于这个游戏规则,刘骜开始对刘欣指手划脚了。他对刘欣说,你现在是过继到我门下当我儿子,就好好地呆在长安当你的太子。那么你的母亲及祖母,也不能呆在长安,更不能说想见你就见你了。

    刘骜交待完毕,马上就下诏,命令傅昭仪及丁姬回定陶国去。

    我认为,所谓游戏规则,都是强者套在弱者身上的圈套。刘邦开国时不是就定下规矩说,无有战功者,不得封侯吗,为什么刘骜眼睛眨都不眨,像搞批发般的一天封了五侯?

    所以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切以人为主,从人道主认出发办事,这才是正道。这种主张,涉及到刘骜的根本利益,他当然很不开心。但是有个人对他说,吃点亏吧,没事的,小意思啦。

    说这话的人,是王太后。刘骜想赶傅昭仪和丁姬走,可是王太后不同意。王太后说,儿子是人家生的,傅昭仪又是照顾刘欣长大的,你一下子把人家将近二十年的劳动成果抢了,还想把人家赶走,也太不地道了吧。

    于是乎,王太后就对刘骜说,不如这样,把傅昭仪和丁姬都留在长安,然后只准许他们十天见一次面。这样总可以了吧。

    刘骜听了,叫道,不行,绝对不行。一切按规矩办事。

    王太后说道,你怎么这么不讲理。不是说了吗,刘欣是傅昭仪拉扯大的,你说让他们断就断了,那像什么话。不如我再退一步,把傅昭仪留在太子身边,让太子叫她奶娘,这样也不损你根毛,更不碍你别的事,总可以了吧。

    刘骜没有理由再吼了,只好点头同意。但是,他还是不让丁姬随便探望刘欣。

    王太后都无语了。只许他赚人家的,不许自己亏点给别人。实在太人精了。为了傅昭仪,他只好暂时委屈了丁姬。

    继承人的问题,总算告段落了。

    第六十四章王莽!王莽!

    一、一切势力都是纸老虎

    事实证明,在刘兴和刘欣之间,刘骜选中后者为接班人,绝对是正确之举。刘骜刚宣布刘欣为皇太子的几个月后,从中山国传来一个伤感的消息——中山王刘兴死了。

    怎么死,都不重要了。悲哀之中,刘骜似乎还有点庆幸。幸亏选了刘欣,如果选了刘兴,那不白忙活,又得再忙一回吗?

    刘兴的余哀未了,刘骜又听到了一个消息,曲阳侯王根得了重病,请求紧急辞职。

    要了解王根目前的状况,有必要对王家势力的历史,做一个短暂的回顾。当年,王凤为了扶正堂弟王音,压制其他同父异母兄弟。王凤这种洗牌法,让人始料不及,莫名其妙。以王谭为首的五侯,也就只能莫名其妙的咬牙切齿,忍辱负重,等待东山再起。

    所谓五侯,按资格排列,名单如下: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在他们当中,年龄就是资格,不能乱来。王凤排在王谭之前,如果不是王音横插一脚,该是王谭当大司马的。

    不过,刘骜认为,王谭当大司马不过是迟早的事。等王音一死,就是王谭的了。刘骜是这样想的,王谭却永远都等不来这一天了。原因很简单,王谭熬不过王音,竟然在别人之前死了。

    王谭死后,刘骜很愧疚,甚至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听王凤的话,让王谭舅舅错过当大司马的机会呢。遗憾,真是永远的遗憾。为不弥补这种内心强烈的不安,刘骜决定以后,一切按排资论辈办事。

    两年后,大司马王音终于走了。刘骜叹息一声,对剩下的四侯说道:我不允许再有插队的事出现了。咱们还是按规则办事,王商来当大司马,王立做好准备。

    于是,刘骜就封王商为大司马兼卫将军,封红阳侯王立为特进。所谓特进,换句话来说,就是为接任大司马一职做准备的。

    或许王商和王立兄弟都没想到,他们俩会有这么美妙的一天。当年因为生活太腐败,被刘骜狠狠地修理过,胆子都快要被吓破了。时来运转,该是他们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王音当大司马的时候,稍微洗了一次牌。那就么一点稍微,就把一个人洗出了长安。那个人,就是前面给刘骜上了猛文,被刘骜派人猛追没追上的人谷永。

    王凤生前,谷永和杜钦是王凤的拍马虫。王凤死后,谷永投到王谭等人门下,跟王音对着干。王音看他不顺眼,才把他踢出长安,去地方当了一个刺史。

    王音能洗牌,王商上台了,也想洗洗牌。于是他一洗,又把一个人洗出长安。就洗牌手段,王商比王音还猛。谷永只是被王音洗出长安,而另个一个人,却是被王商永远地洗出了牌桌。

    那个不幸被王商洗掉的人,就是陈汤。

    王商早就看陈汤不顺眼了。主要是王凤对陈汤太好了,等到王音上来,更是把陈汤捧为上宾。陈汤是英雄,是功臣,是明星,被人家吹捧那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这一切对王商来说,通通都是扯淡。所谓政治,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敌人的朋友就是我的敌人。王音能搞我的朋友谷永,我也要搞搞王音的朋友,陈汤名气这么大大,不搞他搞谁去?

    王商搞掉陈汤,根本就不费力气。这不能怪王商太黑,只怪陈汤很不争气。我们知道,陈怕打小就是一穷鬼,或许因为这段惨烈的经历,让他对贫穷总是充满了畏惧。由于畏惧,他爱上了钱,爱钱还是小事,为了钱他竟然什么活都敢接。

    陈汤做了几件很不光彩的事,给王商留下了把柄。具体什么事,就不详说了。总之,这些事归根到底还是一件事:分别有几个人,花钱请陈汤替他们说话办事。当然说的话办的事,都是昧着良心去说去做的。

    王商一看,好家伙,真是掉到钱眼里去了。既然这样,那就不怪我了,你都自个走到悬崖边了,我不从背后黑你一把,那实在对不起我自己了。

    于是王商就派人把材料整理好,告到刘骜那里。各条罪状,加起来等于死罪。这个大贪污犯,当初匡衡没有把他整死,现在我总算要替匡衡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了。我想,这应该是王商心里的话。

    但是,陈汤没有被杀。刘骜念他曾经斩杀郅支单于有功,罢为平民,流放到敦煌郡啃沙子。陈汤的传说,就此被彻底终结了。

    王商辅政四年,干的就得意的事,就是搞掉陈汤。四年后,命运替陈汤报仇来了。王商得了重病,不久死去。王商一走,那就意味着,早就排队久等的王立,能够接班了。于是乎,王立洗洗刷刷,等着准备封大司马。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如果再遥远一点,就是明明知道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可是,我们的王立先生却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明明即将到手的大司马,竟然被人抢走了。

    这实在太意外了。当王立等着天将大任时,却突然听到刘骜对他吼道:“你下去,后面的接上来。”

    后面的人,就是王根。不是说按规矩办事,不许插队的吗,为什么要让王根填上去?

    是的,刘骜是说过排资论辈,按规矩办事。问题是,王立你严重犯规,只好亮黄牌把你赶下场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王立看上了南郡的数百顷荒地。这些本来是官田,但是当地政府为了鼓励开垦,就把它分给当地百姓。王立利用手中权力,和南郡太守勾结把这些土地,拿过来了。

    王立强占那些荒地后,就派人去开发。千万别想歪了,王立不是开发房地产。那时候的房价,基本都还在地上,没有像今天这样子,一天一个价,都快要飞到天上去了。

    王立当然也不是开发农业。说到底,他只是假借开发土地之名,多捞点钱。他略开垦之后,就向中央打报告,说这些土地都被开发了,地方政府应该拿回去。当然不是白拿,政府应该给他补偿相关的开发费用。钱呢地,都已经算好了,有一万万钱以上。

    这哪里是捞钱,简直就是抢钱了。

    如果汉朝的人,眼睛都瞎了,这钱可能就被王立抢去了。可惜的是,大多数人装瞎,却还有人不瞎。于是,马上就有人告到了中央,中央就派人来查。一查,就查出了问题。

    王立,本来就是有前科的。他之所以能圈这么大一块土地,跟他的前科有关。古人都喜欢养宾宾,当然那些宾客都是知识分子居多。王立也喜欢养宾客,可养的都是些无恶不作的流氓地痞,摆明就是想搞黑社会。正因为他有那黑社会背景,所以自以为圈地抢钱,准能成功。没想到,还是出事了。

    当然,王根和王商一样地,都有前科。可是他们只是显富斗富,且都知错改错。没想到王立你是错了再改,改了再犯。恰好又是在关键时刻出事,无异于撞到枪口上找死。

    撞枪口找死,自然有些夸张。凭刘骜那种个性,让他狠心杀个外戚,叫异于叫太阳从西边升起来,那是不可能的。他的拿手本领,就是装模作样,吓唬吓唬,以罚代刑,最后就是不了了之。

    但是,王立还是挺郁闷的。以他王立在汉朝的势力,不敢说一手遮天,但是想踹死谁的本事还是有的。到底是谁活得不耐烦了,竟然将他告了,还像回事的把他拉出来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