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282章
    没想到,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陈汤的话还是传回了长安。

    上次没告成,那是因为刘向上书,将陈汤救了。现在,匡衡再度翻起这个案件,摆明就是要和陈汤斗到底了。

    匡衡很有底气,因为他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和权力顶点上。匡衡这样对他的学生刘骜说道:“像陈汤这等贪财货色,不应该封侯,更不适合呆在射声校尉的职位上。”

    这次,匡衡做得很顺利,还没等别人声援,陈汤就被刘骜免职回家。

    陈汤没有上诉,然而不甘寂寞的他,突然给皇帝写了一封书。没人知道陈汤为什么要上这封书,他的奏书抖开了一个秘密:康居王国送来当人质的王子,不是真王子。

    康居王国是被陈汤率军攻下的,按规矩,康居王国为体现臣服诚意,须派王子进长安当人质。在战场上,狼都没有陈汤凶狠和狡猾,康居王国送来的王子,到底是不是真的,应该说,陈汤很有发言权。

    陈汤为什么说康居国王子是假的,他到底想干什么?想了半天,我才突然明白了。

    纵观陈汤一生的人生观,其实就是一大赌徒心理。他曾经一无所有,凭双手搏明天,凭的是胆量。好赌的个性,换到战场上,则成了一个好战分子。陈汤被免职,想东山再起,就是发挥他的特长,再跑西域,与康居国再战一回,建功立业,把输回去的再拿回来。

    想出兵康居,就得编织借口。如果康居王国送来当人质的王子,是假的,那么后面的话就说得顺了。所以,陈汤其实是准备了两封奏书,只要前面的通了,后面的奏书马上送出,然后……

    似乎,这一切设计得完美无暇。然而,事实却是残酷的。皇帝派人去调查康居王子,结果发现,人质是真王子,而非假王子。于是,所有的明枪暗箭,都瞄准了陈汤。

    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想翻本都想疯的陈汤,突然发现,冲动是魔鬼,贪欲会蒙被你的双眼。不是别人太聪明,是自己还不够聪明。

    陈汤欺君之罪成立,很快就被捕入狱,据有关消息灵通人士报导,如果不出意外,陈汤将被拖出去砍头。

    所谓吉人天相,意外还是出现了。不久,陈汤被释放,同时被剥夺爵位,成了一位士兵。本以来会再赢的,竟然输得这么惨。

    陈汤之所以被放出,是有人替他辩护。这次,替他辩护的人,不是刘向,而是光禄大夫谷永。谷永上奏说道:汉朝以开国以为,从来没有一个人,像陈汤这样取得那么辉煌的成就。可是,因为他一丁点错误,就将他杀了,那就太不应该了。那些喊着要杀他的人,肯定是有私心。

    奏书传到皇宫里不久,刘骜就下诏赦免陈汤。

    或许,陈汤应该感谢谷永救了他一命。事实上,陈汤知道他最感谢的是,站在谷永后面的那个人。这个人,当然就是大司马王凤。

    很简单,谷永是王凤的跟屁虫,专门以拍马屁为生。他上书替陈汤辩护,不过是响应王凤号召。这样,王凤就可以有理由让刘骜放了陈汤。说白了,这是一场双簧戏。

    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陈汤刚放出来不久,西域就传来不妙的消息,西域总督(都护)段会宗,被乌孙王国的部队围困。段会宗用驿马上书,请求征发西域各国部队,以及敦煌边防部队前往救援。

    消息传回长安,如惊雷平地起,城的人既郁闷又震惊。郁闷的是,乌孙国和汉朝素来交好,当初陈汤还是为了乌孙国,发兵远征,斩杀郅支单于,并将乌孙国的死对头康居摆平,现在怎么打了起来?

    让人震惊的是,以汉朝军队之强,小小乌孙国竟然摆不平,还要喊人去助阵?

    乌孙国是真的跟汉朝反目成仇了,至于为什么如此,一语难以说尽。简单地说吧,首先是乌孙国内部的小兄弟出现了争执,汉朝就派段会宗去平定,事后准备回国。没想到,还没隔多久,双方又打起来。于是段会宗再去干涉,结果小兄弟就不满意人家干涉他内政,于是就壮着胆子,撕破面皮干了起来。

    那些都不重要了,现在首要的问题是,怎么应对这场危机?于是,刘骜叫上大司马王凤及丞相王商,召集大家开会讨论。这事来得太突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人拿得出一个主意来。

    正当众卿手足无措时,大司马王凤突然对刘骜叫道,要想解决西域危机,陛下不得不请他来了。

    刘骜奇怪地问,他是谁?

    王凤说道:他就是陈汤。陈汤是西域军事专家,这事如果他都不能拿主意,谁还能搞得定。

    刘骜恍然大悟,叫道:对,马上帮我把陈汤找来。

    很快的,陈汤就被传到未央宫,接受皇帝召见。当刘骜见到陈汤时,不胜唏嘘。陈汤出兵西域时,在外落下了一身病,搞得双臂都不能屈伸。于是,当陈汤晋见皇帝时,想行跪拜之礼,都异常辛苦。

    刘骜没有那么多废话,免去陈汤的跪拜,马上把段会宗的奏书交给他。

    陈汤看完奏书,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陛下,这事不用担心。

    刘骜惊讶地看着陈汤,老子都急死了,你却还挺淡定的哦。于是,他忙问道:你凭什么说不担心?

    陈汤斯条慢理地说道:很简单,西域的兵,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可以一个顶他们五个;西域的兵器,相当落后,想对付汉朝的先进武器,根本不行。现在,包围段会宗的人敌人,应该多不到哪里去。就算我们一个兵对付他们三个,也是绰绰有余了。

    陈汤接着说道:如果发救兵,每天顶多行军五十里,那也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抵达西域。等汉军抵达西域时,战争都结束了,还打什么?

    陈汤似乎分析得很有道理,刘骜听得一惊一乍,急问道:按你所说,汉军是不是可以解围?如果能解围,大约什么时候?

    陈汤从容地回答道:现在已经解围了。

    刘骜眼睛都绿了,不相信地看着陈汤。

    这时,陈汤挽起袖子,掐着手指,故作神秘地数了数。接着,只见他抬头对刘骜说道:不出五天,好消息定然传到。

    第四天,段会宗奏书到了,果然是解围了。好个陈汤,果然是个西域军事专家啊。

    陈汤一语抹掉压在头上的霉运。王凤趁机向刘骜推荐起用陈汤,刘骜同意。于是,陈汤被任命为统帅部参谋主任(从事中郎),从此军事方面的事,都得由陈汤说了算。

    到此,陈汤仿佛做了一场恶梦。大梦醒来,梦中出现的政敌匡衡,已经不在这里,然而他还毫毛无损地活着!

    三、外戚权贵的生存游戏

    在陈汤的一生中,王凤算是他的大贵人。匡衡整他的时候,是王凤在背后支使王尊替他出气,准备把匡衡搞掉。尽管开始没扳倒,总算是使他动摇了。从此,匡衡便走下坡路,后来又被有关部门弹劾,说侵占公家四百顷土地,于是连刘骜都护不住了,只好把他罢免,送他回家养老。

    王凤挖掉了匡衡,没想到却使自己招来了一个对手。这是一个强悍的对手,他的能量远超匡衡之上。这个人,就是王商。

    当初,志向远大的王政君老爹王禁,一口气娶了几个小老婆,生下四女八男。四女当中,数王政君最为出色,其他八男,分别是长男王凤,次子王曼、王谭、王崇、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与王政君同胞生的,唯有王凤与王崇。如此估算,王商和王凤,则是同父异母所生。

    然而,以上那个能量超人,让王凤坐立不安的人,不是王家班的王商,那个王商同属外戚,则是另外一个强悍派别。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今河北省)人。王商跟刘氏的亲戚关系,要追溯到汉宣帝刘病已时代。当年,刘病已称帝后,怀念母亲,于是寻找外祖母关戚。结果只找到了两个舅舅,一个叫王无故,一个是王武,俩人后来都被封侯。

    王武死后,由儿子王商继承侯爵。作为外戚,王商颇有当年外戚窦婴范儿,那就是轻财好义,广结人缘。父亲死后,王商把继续的财产,部分给同父异母兄弟,身无所受。没想到,此义举传出,被汉朝中央众公卿,一致推他为道德模范。由此,被汉元帝刘奭器重,官至右将军、光禄大夫。

    匡衡被众人合力赶出长安后,刘骜第一个想到的丞相人选,则是王商。他之所以倚重王商,不仅是他资格老,更重要的是,当年刘奭宠上音乐王子刘康,想让他取代刘骜太子位置,王商为保护刘骜,出了极大力气。

    于是,匡衡前脚才出长安,刘骜就在后面宣布,任命王商为新一任汉朝丞相。

    刘骜认为,外戚新贵王凤任大司马,管军事及内朝;老外戚王商任丞相,管外朝,两个得力外戚辅政,应该很靠谱。

    事实呢?恰恰相反。

    刘骜只顾自己,却没替两个外戚着想。汉朝自有外戚以来,见过新老外戚和平共处的吗?当年窦婴得势时,田蚡就对他作崇拜状,等到田蚡大权在手时,窦婴想拉近乎,则被人家冷屁股贴到脸上去。最后,双方斗得死去活来,惨淡收场。

    这只是其一。自汉武大帝刘彻设立大司马一职,几乎被外戚独揽,从霍光到王凤,无不是如此。然而丞相呢,基本都是由外人担任。从霍光时代的车千秋,到刚刚离场的匡衡,无不是如此。

    从职权分配上来看,大司马大将军兼管军政一切事务,丞相主管政府事务;大司马大将军有拍板权,丞相亦有话语权。一个说,我有拍板权,另一个说我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