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156章
    这个间谍,竟然是他的女儿刘陵。美国大片看多了,女间谍无不例外不是性感女郎。刘陵到底性感与否,史无记载。但是有一点还是说得很清楚的,那就是刘陵很有才,应变诸侯,周转长安,应该是没问题的。

    于是,刘安拨了一笔经费给刘陵。这钱用途很明显,都是烧给长安权贵,以及皇帝身边的人。说白了,就是花钱买情报。刘安以为,美人计再加上糠衣炮弹,相信长安那些公子哥们,没几个能挡得住诱惑的。

    就在刘安得意洋洋的时候,长安竟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个人,一下子就打乱了刘安的盘计划。

    这个不速之客,是王太后的外孙女。王太后入宫之前,与他的前夫金王孙生了一个女儿,叫俗。此女甚是低调,一直隐没民间,从未透露自己身份。后来,刘彻登基,有人告诉他,你还有一个姐姐流落民间,要不要去认回来。

    刘彻一听,马上说要认回姐姐。于是,他亲自坐车来到金王孙家,迎接这位传说中的姐姐。当时,金王孙一家人听说皇帝驾到,以为他是来算旧帐来的,都吓坏了。后来刘彻将情况说白,已经躲起来的姐姐才出来见人。她最终被接回了宫中,与王太后团聚。

    怎么说,这个女儿毕竟也是王太后和金王孙的爱情结晶。可是富贵逼人,竟然弄到这等有面不敢相识的地步。所以,王太后对女儿既是愧疚,又是疼爱。刘彻看在母亲的面子上,给这位姐姐赐钱千万,公田百顷,奴婢三百,同是赐汤沐邑,号修成君。

    这就是传说中的野鸡变凤凰。俗变成了修成君后,生子一个,生女一人。王太后特别宠外孙女,总想她嫁个好人家。这不,主意就打到了淮南王刘安太子的身上来了。

    刘安这位太子,叫刘迁。此人有勇有胆,并非善类。自从他一出道,就立志跟父亲同穿一同裤子,想将造反进行到底。

    然而,造反事业还未成熟,王太后竟然将外孙女送上门来,这不亚于是当卧底。这怎么办?休又休不掉,留着又怕害了大事。然而,刘安马上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这个办法很简单,就是刘安父子配合演双簧。首先,太子刘迁假装不爱修成君女,三月不肯与她同席困觉。其次,刘安听此一事,假装生气,将太子刘迁和修成君女关在一室,强迫他们同居。最后,太子刘迁继续消极怠工,不与老婆同床共枕。

    事实都弄到这地步了,修成君女也觉得太没意思了。于是,她哭哭啼啼地对刘安说道,这种日子我没法过下去了。既然太子不爱我,干脆就送我回娘家去吧。

    千演万等,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刘安一听,心里舒了一口气。

    但是,刘安却装出一幅很无奈的样子,说道,我家这太子就这个脾气,我也实在没辙了。这样吧,既然强扭的瓜不甜,咱们不扭就是了。我写封谢罪书交给你,帮我转交王太后,以表达我的歉意。

    修成君女含泪点头,接过谢书,头也不回地向长安去了。

    反间计,终于成功了。

    正当刘安父子得意忘形的时候,意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事情过程大约如下:首先,太子刘迁自诩剑术天下第一,便到处找人比试比试。他听说郎中剑术不错,就找到他门上去了。

    这个郎中,名唤雷被。雷被知道,太子好胜,又好面子,赢他不得,输也不爽,不如不比。于是,郎中雷被推辞,不与比试。但是刘迁却不依了,说一定要比。郎中雷被又只好找借口说,输赢不是问题,问题是比剑不是比棋。万一剑尖不长眼,刺到太子您,那就不好玩了。

    刘迁仍然强依雷被,说道,愿赌服输,既然你能刺到我,说明我剑术不如人,我绝无责人之意。就这样,雷被被刘迁强拉硬拖,俩人就比了起来。

    没想到,还真被雷被言中,出事了。

    太子的剑术,雷被是有底的;太子的个性,雷被是了解的。正因为知道,所以特别小心。本来是,他就陪太子玩两圈,陪他过过瘾,然后弃剑认输。不知道是太子剑术太次,还是雷被心不在焉,反正利剑不长眼,就刺了刘迁一剑。

    这下子,刘迁火了。刘迁火,似乎与剑术无关,而是怪运气太背,竟然被雷被误中。丢人,实在丢人。一股不可原谅的丢人之火,就转烧到了雷被身上。这下子,雷被害怕了。

    雷被不是傻子,马上想到要溜之大吉。正想着,机会就来了。

    那时,刘彻正在国范围内招兵买马,对付匈奴。雷被觉得机不可失,就主动报名。于是,他对淮南王刘安说道:我听说咱汉朝边事吃紧,反正俺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让俺参军,以报效对祖国的一片好心。

    然而,刘安一听就笑了。他只说了三个字:不同意。

    为什么不同意?主要是刘迁背后搞鬼。想想,雷被误中刘迁那一剑,刘迁还没报仇呢。讨了便宜就想溜,那以后谁陪我玩?当然,除了那一剑之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可忽略。那就是,以雷被的郎中身份,他就不宜离开淮南王国。

    所谓郎中,就是领导的随从。雷被跟随他老爹多年,就算没看到他们刘安父子想干什么,多少也闻出他们俩想造反的味道。换句话来说,这么一个掌握王国情报的人,投奔中央,对于王国来说,那是绝对不安的。

    于是,刘安就雷被应征参军一事,下了一道命令:以后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离开王国。

    这下子,雷被傻了。然而,他马上想到了一招。

    雷被此招,不是什么高招。按兵法上来说,叫走为上策。公元前124年,雷被先是逃到长安,将刘迁告发。说刘迁太不象话,竟然阻拦他参军报国。

    雷被一话传到刘彻耳里,刘彻两话不说,派出两拨人,准备抓人。这两拨人,一拨人是廷尉,一拨是地方的河南郡守。他们的意见是,先将刘迁抓回长安,然后异地审讯。

    消息马上传回淮南王国,刘安和王后当即乱了手脚。这时,刘安和王后商量一夜,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太子刘迁一旦被抓回长安,肯定是狗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如果中央真派人来抓人,不如撕破脸皮,反他娘的。

    于是,刘安命令王国随时待命,准备发兵。

    然而,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这就是,刘安等了十余天,竟然迟迟不见中央派人下来要人。难道是中央雷声大,雨点小不行?

    事情当然不是这样的。首先是河南郡下达抓捕令,传到寿春县。可是寿春县县长助理(县丞)却将他扣下来,没有传达下去。也这就罢了,这县丞还向中央提了一个要求,可不可以不要异地提审太子?没想到的是,刘彻竟然答应寿春县丞要求,就在本地提审太子。

    刘安听到太子可以本地侯审的消息,心里落了一块石头。可以看出,刘彻不想为难他,就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既然你让我一尺,我就让你一寸吧。于是,刘安暂时按兵不动。

    计划不如变化。就在这时,有个人对太子本地侯审的要求提出了异议。

    这个人,就是淮南王国国相。国相认为,太子本地侯审,不合规矩,更不谨慎。所以,这个太子刘迁,一定要异地提审。不然,雷被就白告了,中央也白忙活了。

    半路上冒出个抬扛的,这是刘安始料不及的。想了想,刘安决定委身低腰,向国相求情,希望国相放太子一马。

    放太子一马,就等于放刘安一马。放刘安一马,就等于放刘彻一马。不然,逼得急了,我刘安真反了,到时我不好,你不好,大家都不好。那又何必呢?然而,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国相一根筋,拒绝了刘安的请求。

    意外,实在意外。

    不整你,还以为老子是啃树皮的。刘安怒了。但是,他没有发兵,也没有杀人,而是准备了一份材料,将国相告到了中央。然而,更更让刘安想不到的是,这份该死的材料,竟然将刘安本人,拖下悬崖。

    刘安的材料送到中央,刘彻转交给廷尉。廷尉动作很快,马上将淮南国相抓到长安来审。一审,竟然审出一大堆问题,国相也将刘安准备谋反的迹象,加盐加水,添油加醋的说了出来。

    这才真正是,你让我一个过得不好,我让你家死得难看。

    三,造戏游戏

    然而,当淮南王国相将刘安告发后,首先激动的不是刘彻,竟然是汉朝那帮公卿。汉朝这些高官,向来对阴谋砸他们饭碗的诸侯王,都是深恶厌绝的。所以,他们口水统一,一齐向刘彻喷射:不管如何,抓起刘安那个败家仔,审了再说。

    刘彻拒绝了。

    刘彻从容地安慰他们道:你们不要着急。淮南王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问题,不能由国相说了算。这样吧,我先派个人去调查调查。然后,咱们再重新开会讨会。

    然而,当众公卿在朝会上叫喊要抓刘安时,消息已经传回淮南王国。谁替刘安搞到了情报?刘陵。刘安不是白培养这个宝贝女儿的,他的钱也不是白烧的。更要值得肯定的是,刘陵搞情报的功夫,那是没得说的。

    现在怎么办呢?火都烧到眉毛上来了。这时,太子刘迁却站出来了。刘迁说道:形势比人强,如果中央胆敢来抓人,那我们就先下手为强,杀掉使者,反娘的。

    刘迁这个主意,刘安同意了,王后也同意了,所有同谋都同意了。于是,他们各就各就,等待刘彻派人来查。果然,说等,就来人了。

    负责调查刘安的是汉朝中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