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穿越小说 > 虎狼 > 第512章
    “可是藩国会质疑朝廷威信。”钟龟年终于翻出了底牌,自从大顺从江南退兵后,它的直辖领地就已经不比藩国多多少了:“他们会认为我们无力收复山东。”

    “我们确实无力收复山东,正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个力量才不能轻举妄动,难道我们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耗尽了我们的力量连江淮都保不住,藩国就会对朝廷更有信心么?”许平决心停止这场无益的谈话:“防御使大人,我听说南方有一种新式机器,能够大量地生产军火武器,我们应该高价买几台,最好再设法收买些工匠。”

    “这个我当然晓得,但是许将军把我的港口都丢光了,我去找谁买呢?”钟龟年没好气地答道。

    “趁着天津还在我们手中,多想想办法吧。”

    ……

    天津,

    作为北方手中最大的一个滨海城市,这里由一个专门的巡抚负责,这个巡抚的职责之一就是提高走私量。

    虽然南军在渤海和天津港外都建立了封锁线,但随着正常贸易路线的中断,走私利润变得越来越惊人,因此南方多有商人干冒奇险,雇佣亡命的船员水手乘坐快船潜越封锁线,在海上和明军巡逻船只捉迷藏、赛跑,然后接着夜色潜入港口。

    已经在前线效力多时的胡辰,刚刚得到许平批准返回直隶成亲,这份婚事早在他跟着许平挟持山东防御使前就已经下聘,之后就因为他逃亡而耽搁了,好在他岳家是个虔诚守信的人,在胡辰被赦免后又续上前约,这次许平特批胡辰长假回北京成亲一方面是因为内心对他有愧,另一方面也是要胡辰替他到天津看一看防御体系,毕竟这是北方最大的走私入口。

    接到命令后胡辰顾不得先回北京成亲,而是首先奔天津而来,目前的港口守备是他的老朋友张舒博,当初他在近卫营服役,后来才调到港口当差。

    见到老战友前来,张舒博也是喜出望外,不由分说一定要胡辰到他家去住,声称他家既宽敞又大,远比军营要舒服得多——胡辰身上有许平给的公文可以住在军队的驿馆。

    到了张舒博在天津的临时住宅一看,果然十分的体面,他们二人是妻女不避的过命交情,一进门主人就喊出两个女人让她们去下厨给胡辰做饭洗尘。看到胡辰脸上有些迷惑的表情,张舒博笑着解释道:他的正妻还呆在京师照顾儿女,而这对小妾是在天津买的。

    脱去外套,胡辰露出身上满是补丁的军装,张舒博看得只咂舌:“老哥已经是中校了,军衔比我还高,怎么穿成这个样子?”

    “军中乏布,殿下里面的衣服也是补了又补。”胡辰老老实实地答道:“实不相瞒,这次我是回来成亲的,饷银一直攒着想给浑家多扯两尺布。”

    江南易手后,北方的布价暴涨,至于丝绸更是翻了十番,胡辰是绝对买不起了。

    胡辰口中的殿下只可能指许平一人,听到这话张舒博马上做不住了,他告声得罪连忙跑进后方,过了半响带着一个小妾各抱着一个大包出来。

    翻开包袱皮,上面是几匹上好的黑色的湖布,张舒博让胡辰自己留一点坐套衣服,剩下的都带去给许平:“这布结实,而且染料不褪,算是我对殿下的一点孝心吧。”

    张舒博小妾抱着的那个包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鲜艳的红绸,是刚才张舒博特意关照女人找的上等货,今年的浙江新丝织就的:“军务缠身,不能去京师讨老哥一杯喜酒喝,把这个带给嫂子吧。”

    胡辰先是惊喜不已地抚摸着那匹绸缎,这种东西他就是有钱也买不到,而对方一送就是一匹……想到此处胡辰连忙站起来推辞:“太重了。”

    “不重,不重,实在是不知道老哥要来,小弟已经是惭愧了。”张舒不容胡辰推辞,一边往他面前推,一边解释说这些都是走私船运来的。

    “私船运来的?”胡辰奇怪地问道,他记得许平曾经说过,走私船船主虽然为了私利,但对大顺而言却是了不起的英雄,他们一路干冒奇险,把大顺急需的硝石、武器和机器运到直隶,他们从南方送来的东西对打赢这场战争有着非常的大意义,让前线将士能够少流很多血。

    “是啊。”张舒博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

    听胡辰提出他的疑问后,张舒博微微一笑:“老黄历了……”

    张舒博告诉胡辰,虽然一开始有商人确实私下收购南方的机器和军火卖给北顺,但随着南军封锁越来越严,他们就不再走私这些军事物资——因为它们的利润远远比不上各种奢侈品。

    早从登州开始,走私船就越来越不愿意从事高风险低回报的买卖——把武器、军火或机器卖给顺军被南明发现的话必死无疑,而且顺廷购买军用物资的价格提高得有限,中间的各级官吏还要打点不然还会遭到各种刁难;相反南明对走私奢侈品的处罚要轻得多,而且这种货物也很容易买到,运上船也不会引起什么注意,而到了北方后奢侈品大家都抢着要,根本不需要行贿官府。

    翻开那红绸,张舒博随手拾起了下面的一块刺绣,这种苏绣在北京已经是有价无市,只有大顺的官员才能利用关系买到一些便宜点的,普通人家嫁女娶亲如果不想用劣质得多的替代品,就得用很高的价格去买,就是天津城这里也很贵而且货源长缺,更不用说其他的地方。

    第三十一节 勾心

    胡辰看着那块精美的刺绣,也是有些心旌动摇,为大顺江山效力这么多年,要是能风光成亲也算是有所补偿。

    “这块就给嫂夫人拿去吧,下聘的时候亮出来,也让街坊邻居们都喊声好。”张舒博笑嘻嘻地把它又放回包袱中,下面还有不少莫说北京平民,就是大顺官吏都未必拿得到手的好东西,有东海的龙涎香,两颗海南珍珠,还有上好的江南茶叶,这都是张舒博从不同走私船上顺手牵羊拿来的精品(这种货色几乎一到港就会被等候在天津的高官属下买走,以极高的价格流入黑市。),当初胡辰两次冒着新军的弹雨把他背下火线,今天他总算是有机会报答一二了。

    张舒博脸上露出神秘,压低声音问胡辰:“老哥可知道这块绣是谁的么?”

    “谁的?”

    现在走私船越来越少,张舒博告诉不少朝廷大员都有关系户一天到晚在天津等着,一旦有新船到达,他们就会一拥而上把里面的货物瓜分,上次那艘船中的那点苏绣被李建泰阁老用等重的金子买下,前明时期李阁老就有五十个妾,大顺开国后又讨了几个新宠,丰年过节光是家里做新衣服就需要大量的江南刺绣。

    其他的官员、豪门,虽然现在是战争但是也不愿意委屈了家中女眷,上次丞相庆生,朝中文武送去的琳琅满目的贺仪,张舒伯偷偷留下又刚转送给胡辰的珍珠就是从大内采购手指缝里漏出来的,其中一百颗最大的被高后赐给了给丞相。

    “我们需要机器和军火……”胡辰想起许平曾经对他说过的,虽然大顺已经开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工厂,走私的数量在明军的封锁下日益下降,不过有总是比没有好:“很久才会有一艘船偷渡成功吧?”

    “就是很久才会有一艘船偷渡成功啊,”张舒博知道胡辰在想什么,而他身为海防守备,走私贸易正是他负责的头等重要事务之一,对胡辰的顾虑不以为然:“大军每日在前线消耗的弹药数以万计,这两个包袱就算装的不是织物而是硝石,又能济得了几个人?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我们自产啊。”

    说完张舒博不由分说地把包袱推到了胡辰面前:“老哥就别多想了,几十万大军的胜败岂会是这一个包袱决定的呢?”

    虽然靠着这个肥缺捞了不少油水,但是张舒博自认为还是尽心尽职的,他一丝不苟地检查海防、疏通航道,从来没有在军务上疏忽大意过,前几天他刚刚绞尽脑汁地想出办法把明军沉在港边的铁甲舰打捞了起来,上面的两门超级大炮也都被他小心翼翼地取下来用以加固堡垒,还报请天津巡抚一定寻找能工巧匠设法修复。

    现在顺军的工作效率是前明时期无法相比的,在短期内他们大概也不会堕落到明末的地步,而且张舒博还总听巡抚和其他官员们讨论历朝的往事,南明的中兴很可能是昙花一现,大顺开国近十年,人心已定,按照以往的惯例看,战争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南北割据;就算南明出现了为历朝历代所难得一见的真正中兴,那么以北顺新开国的势头,战争的结局可能也不是一代人能看到的,一般就是衰落到极点的朝代都能依靠半壁江山支撑个几十年。

    在胡辰离开前,张舒博又请假陪着他逛了逛天津城,这里云集着北方大量的商贾,西部的藩王也有专人来这里为王府采购,每次走私船成功潜入塘沽后,天津就会热闹得如同过节一般。有特权阶层背景的商家把购来的货物加价卖出,然后再一层层转手,尽管如此,商人们仍然兴高采烈地运走这些奢侈品——随着到江南陆路贸易路线的中断,这些东西在任何地方都能卖个好价。

    回到北京之后,胡辰一边忙着下聘尽快完成所有的婚事流程,一边还抽空去看了几个留在京师的老战友,其中一个在北京火药厂监制火药,他听说胡辰要成亲后立刻拍胸脯表示能提供一批火药给他制造爆竹——为了节约火药,大顺已经下令停止燃放烟火。

    对这个禁令胡辰也有耳闻,不过这位战友认为他过虑了,虽然平民没有放爆竹的权利,但是大顺高官娶媳嫁女、或是庆生过节时,总是会放上一通的,胡辰怎么也是从河南就从龙的老人,只要排场不太大没有人会计较:“胡哥,每天药厂都是成千上万斤的火药,你就是用个几十、一百斤,难道就会耽误了大将军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