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穿越小说 > 虎狼 > 第447章
    但明军统帅部对此则非常不满,在赵慢熊的辅佐下,北伐统帅黄乃明已经拟定好了浙江各府县的官吏名单。部分是积极支持北伐军的缙绅,还有一些则是齐公的子弟集团成员,他们大多还会配有军方人员作为行政副手,以保证浙江光复府县能够及时了解军方的需求并迅速予以满足。

    被派来和浙江临时卿议院交涉的是以前的新军营官包将军,在要求被断然拒绝后卿院提出要派一些人监督,保证浙江百姓能够得到和福建、广东、江西等省一样的待遇。

    “这是战区,诸位大夫,真是要命啊,你们怎么就是听不明白呢?”包将军一副苦笑不得的样子:“为了战争的胜利,我们必须进行一切我们认为必要的行动。如果不让我们这样做,那么就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不能保证浙江的光复,最后诸位大夫还是临时卿院大夫。”

    “可这个临时要临时到什么时候呢?”一个卿院代表犹犹豫豫地说道:“我们并不反对征税、征兵,我们只是像替家乡父老做些事,万一有什么冤枉、委屈也有个申诉的途径。”

    “齐公说过这是内战,我们绝不会冤枉、委屈了任何浙江父老,本将向诸位大夫保证!难道诸位大夫不相信少帅仁义无双么?”包将军再次强调:“这是战争期间,为了保证最终的胜利,军队必须能够放手去做事,任何监督在后果上都和通敌没有什么区别。”

    第三十节 诉苦

    摆在黄乃明面前的是来自福建的急件。

    根据南明现有制度上、从技术角度讲,卿院有监督的军队的职责和权利,至于安庆附近的战场协议,得到了之前明军战地指挥官的首肯,黄乃明看到过关于这个协议的报告同样予以同意。

    还是从技术上讲,卿院可以弹劾军人,现在没有国卿院比较麻烦,但是卿院和各省总督府仍有拒绝某个将领指挥本省军队的权利。不过无论是浙江临时卿院,还是江西卿院和总督府,他们都没有选择弹劾或是声讨,而是纷纷向齐国公府上书,希望齐国公府能够从中调解。

    结果就有了摆在黄乃明桌面上的这封信——两天前黄石发来这封信要黄乃明斟酌浙江卿院关心的监督问题和江西卿院和总督府在意的安庆事件。信的内容就这么一点,黄石没有给儿子任何处理意见或指示,这封信黄乃明翻来覆去品了几遍也没能从中读出父亲的倾向性。

    今天收到的信就更有意思了,是黄乃明嫡母瞒着父亲写来的,消息灵通的军情司负责人知晓了江西卿院和总督府对他儿子的不满,他的夫人就跑去找自己的妹妹说情。江西方面希望军方能够调走李上校,或者给一个通报批评,至少给一个书面的斥责,让江西方面能够赢得一些尊敬。

    但是李上校这个职务本来就是黄乃明有意安排的,这并不是嫡母第一次给他写信,出征前嫡母就说过希望他能照顾一下近亲。战事进展顺利后,黄乃明觉得安庆作为次要战场,难度不大李家孩子完可以胜任而且还可以赢得攻克坚城的功绩就派他去负责围城。父亲的态度非常不明确,核心就是一个意思:按照你认为对的办法去处理。

    “现在侯爷处于两难之间,”被找来商议的智囊领袖赵慢熊看完两封信后,胸有成竹地给黄乃明解释道:“国公心里当然是偏向李家的,可是之前国公已经答应卿院很多了,现在国公总不好出尔反尔吧。所以只好给公子来这封信,好堵住那些大夫们的嘴。”

    “嗯。”黄乃明点点头,他不是没有类似的怀疑,只是这次出兵之后,父亲的指示统统消失不见了,不再像之前对自己吐露出明确的目的:“为何家严不在信里暗示一下呢?”

    “公子,”赵慢熊不禁莞尔:“三十而立,公子虽然还差几年但也快了,国公在公子这个年纪时那已经是独当一面,杀伐果断了。”

    “哦,赵叔叔的意思是,父亲需要我替他分忧。”黄乃明猛然意识到,父亲可能是需要一个唱黑脸的角色配合他,如果身在战场的统帅反驳卿院,那么卿院就无话可话说了。

    “一方面而已,另一方面,这次北伐国公让公子领军也是为了帮公子掌握军心,树立威望,就好比这两件事的处理。如果国公明确说:不罚,以军队为重;然后公子遵命而行。如此当然比不上国公不置一词,公子顶住卿院的啰嗦以大局为重,对吧?”在赵慢熊的分析中,他把黄石此举解释为骑上马、送一程:“国公在军中的威望已经够高了,但公子还不够。在卿院那边,是国公唱红脸,公子唱黑脸;而军中则是反过来。”

    “嗯。”黄乃明点点头。

    北伐军统帅部断然拒绝了卿院的要求,责备浙江卿院有小人无事生非,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而背后有嘴伤人。至于江西总督府和卿院都竭力隐瞒不欲扩大的安庆事件——卿院担心会影响团结的形象,北伐军统帅部则予以通报嘉奖,称安庆明军积极主动,为即将发起的对南京周边的主要攻势分担了压力,创造了机会。安庆围攻部队指挥官和执行命令的舰长均颁发勋章并记功。

    ……

    明军主力没有直接攻击顺军重点设防的常州府一线,而是试图首先进抵长江,然后水陆并进。经过激烈战斗后,顺军于十月末放弃苏州,明军随机进驻。苏州府和松江府两地来不及撤退而被俘的顺军高达两万人。

    黄乃明来到苏州时,已经有大批缙绅云集于此处,为首者正是东林领袖钱谦益。见到齐国公世子后,士人们先是欢呼雀跃,然后纷纷伏地大哭:

    “盼王师久矣,今日总算是得偿所愿。”

    钱谦益代表士人说出了他们的心声:“齐公辅国中兴,功当封王!”

    不等黄乃明推辞,就有无数人呈上他们给仍是幼童的监国太子的奏章,众口一词地要求加封大功臣黄石为王,甚至是开国元勋都没有的一字王。这些奏章如果黄乃明肯代为向监国陛下呈递当然最好,如果齐公一定要推辞的话,他们也不介意自行上书。

    ……

    负责善后的梁将军原本就是新军营官之一,此番他连甄别也懒的做下令将顺军俘虏一并带到郊外,强迫俘虏们自己挖坑,然后把所有俘虏不分老少一并屠杀然后埋进他们自己刚挖好的坑里。

    “先帝圣明天子,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偏偏有这些狼子野心的狂徒,起来扰乱了太平天下,以致先帝蒙尘,生灵涂炭。这些贼子完不可理喻,犯上作乱成癖,唯有杀了才能保住这天下平安。”

    下令把顺军俘虏部杀光后仍不解恨,梁将军对同僚和其他齐国公集团的成员讲道:“本来我在北京有家有业,咱为国厮杀了半辈子也该享享福了吧?结果这帮盗贼一来就什么都没有了,还杀了咱们那么多老兄弟,后生子弟!我真恨不得杀尽这天下的乱臣贼子,斩尽诛绝!”

    梁将军的话引起了普遍的共鸣,顺军袭来,北方的庄园和家产都化为飞灰,而且随后顺军还一直追击到江南,在南京、浙江把福宁军、肇庆军又打得一败涂地,回想起当时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像毕生的荣华富贵随时都会化为乌有,齐国公集团的成员至今仍不寒而栗。现在南方产力充沛,看到他们曾经最恐惧的敌人在明军压倒性的优势下落荒而逃,毫无还手之力,昔日的恐惧顿时统统化作憎恨。

    被坑杀的顺军俘虏中大多都是本地人,消息传出后明军大批将领纷纷喝彩叫好:

    “梁将军杀得好!”

    “梁将军杀得痛快!”

    “梁将军真是个血性男儿!”

    连刚刚投到黄乃明军前的东林人士也异口同声地为此处剿灭叛贼的行为叫好。

    “这帮无君无父的叛贼,不千刀万剐真是便宜他们了。”

    “先帝那么圣明,他们还要造反,这都是畜类。”

    “将来光复南京,要筑京观以震慑天下,为后世乱臣贼子戒。”

    ……

    这次向齐国公府抗议的是国民党和工党两党,互相仇视的两党党魁罕见地一起前去拜访齐国公。

    “当初国公建卿院,就是为了筹措军费,号召他们捐金助饷。”赵慢熊给黄乃明解释道:“但现在卿院已经有尾大不掉之势,他们公然插手军务,霸着地方政务不撒手。”

    “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公子说得太对了,他们已经尝到了甜头,就不愿意往外吐了,可这天下,总归不是他们的啊。”和其他齐国公集团的人一样,赵慢熊感到卿院已经越来越讨厌了,眼下大顺的军力不足为虑,唯一要担忧的就是卿院拖后腿,甚至将来不肯老老实实还政给齐公:“国公领着我们打了几十年的仗,今天大伙儿的地位是多少弟兄流血牺牲、拿几十万条性命换来的,岂能便宜了那帮什么都不做、只会躲在后面的小人?弟兄们是绝不会答应的。”

    “父亲和我也是不会答应的。”黄乃明点头道:“谁想从我们手里把国家拿走,也得拿几十万条命来换。”

    北伐军统帅部严厉指责卿院干涉军务,无尊卑体统,强调说军方的将领有权利在战场上采用任何他认为有必要的行动。对于梁将军的行为,北伐军统帅部不认为有任何失误,至于什么会坚定敌军抵抗斗志一说更是无稽之谈,统帅部表示明军上下都坚信他们能够轻易摧毁闯贼的任何顽抗。

    ……

    “国公,您曾经答应过的。”吕大夫和缪大夫再次来拜访黄石,二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进攻浙江、南京之前,国公您答应过光复区都会建立卿院,而且和现有地区一般无二,”缪大夫秘密联系了不少顺军占领区的故旧,并动员工党党去寻找协作者,许诺的就是未来的政治权利:“他们努力为国效力,齐公难道没有看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