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铁甲舰是铆接的,并不是焊接的。
刘备道:这一点也知道,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搞明白。铆钉连接必然存在缝隙,怎么解决漏水问题?
陈丰毅笑了道:这还不好说,难道主公没听说过天然橡胶吗?铆钉结构,是将整块铁板铆在钢骨架上,只要除锈以后把天然橡胶当玻璃胶使,问题不就解决了。但是我们没必要走老路,没有天然橡胶我们可以采用扩散焊。就是在接触面涂抹扩散剂。虽然扩散焊需要很长时间,但是造船时间是以年计算的,就是船壳完事了其它工作也的几个月,时间足以。还有铆钉我们也可以采用记忆合金,记忆合金能够记住变形前的形状,当温度达到临界点时就会恢复以前的形状。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而记忆合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150毫米一下的一切管道连接。非但不用焊接,就连组接过程都分外简单,因为它采用的是插口连接,不用细细的调试每一个弯头,三通的角度,整体组装完成以后。用开水一烫。记忆合金构建收缩后就连为一体,绝对不会漏气。)
刘备奇怪道:记忆合金?我只看到过魔术师用于表演意念弯汤勺它还有这么多的工业用途么?成本会不会很高?
陈丰毅道:难得主公对记忆合金还有所了解。它的临界点也不是很高。魔术师用的一般是40度,最高的也在一百度以下分单程、双程、程、记忆效应其实记忆合金并不复杂。它有数十个种类,比如钛-镍合金,金-镉合金,铜-锌合金Au-Cd、Ag-Cd、、-Al、-Sn、-Si、、-Ga、In-Ti、Au-、NiAl、Fe-Pt、Ti-Ni、Ti-Ni-Pd、Ti-Nb、U-Nb和Fe-Mn-Si等虽然成本有高有低。但是我们可以选用成本很低的是单程记忆合金,因为我们并不用需要它能在两种或几种形状下来自由的转换形状。那是机器人用的。
刘备继续问道:那钻孔问题怎么解决?铆钉连接钻孔问题是必须解决的、我们没有能够高速旋转的电动机,也没有手电钻,但是如果有了电,采用焊接不是更方便么?
陈丰毅道:用蒸汽机一样可以解决问题。别以为手电钻自由灵活就是铆接钻孔的绝佳选择。当钢板厚到一定程度手持设备就不如钻床来的快。蒸汽机虽然笨重,但是我们可以采用排式钻孔。在一定的距离上排列多个钻拤头,多孔同时下钻,效率是非常高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我很奇怪,往复式蒸汽机结构笨重如果漏气严重的话根本就无法运行,所以功率损失的问题可能是出在传动比上。除非采用的是蒸汽轮机。
高山气道:我们要是能造出蒸汽轮机,干嘛还采用明伦?早就改螺旋桨推进了。往复式蒸汽机效率又低又笨重,你以为我就不想提高效率么?可以没有焊接技术,依靠靠机械加工和精密铸造根本就不可能制造出复杂的涡轮结构。就连管子我们都只能采用铸造,您是知道的铸铁本身的就易碎。机械强度不是很高。为了抵抗锅炉高压,所以壁很厚。说句笑话也许你不信。我们的锅炉和铜鼎差不多,管道和铸铁炮管差不多。十分笨重。所以即使它不漏气,恐怕效率也不会很高。
陈丰毅道:原来是这样!其实没有焊接技术,可以采用铸钢。也可以采用无缝管或离心铸造,不一定非得用铸铁。而且蒸汽机也不一定就是往复式和汽轮机?我们何不另辟蹊径采用旋转活塞。
刘备非常奇怪道:什么是旋转活塞我怎么没听说过?发动机无非就那么几种,蒸汽、内燃、喷气。哪冒出来一个旋转活塞?
墨政通笑道:不是冒出来的,是二战时期德国的一个工程师发明的。只是这种发动机存在很多的技术问题,所为并未被列入正式教材。
刘备大惑不解道:既然存在技术问题,你这不等于白说么?难道说咱们就能解决这些技术问题?恐怕我们现在的基础还不如二战时期的德国呢!
陈丰毅道:那是用作内燃机,当蒸汽机根本就不存在那些问题。主公你来看,说着陈丰毅打开电脑点击出相关资料。
旋转活塞发动机
这就是旋转活塞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它用△的旋转活塞在1和5内完成吸气和压缩,在7的时候瞬间点火完成做功。虽然效率很高,但是由于其活塞一直处于高速的震动旋转状态。存在这极大的冷却困难。因此难以长时间持续运行。而往复式活塞只是单面受热它的另一面可以通过空气或润滑油完成冷却。可△活塞就像处在烈火中,在翻滚的过程中不断的加热。但是如果将电火花塞去掉换成蒸汽喷口。那么一般材料都能接受的住蒸汽的温度。
在5压缩室内如果再加一个出气口,就可以实现两进两出双向推动。它取消了复杂的往复式结构和气门结构提高了热功率。同时也有着严密的压缩结构想和强大的力矩输出。不像蒸汽轮机那样由于完采用了叶片结构。必须要求高速稳定运行。和大叶片面积的要求。否则叶片停转,蒸汽依旧可以排出,缺少压迫性的力量输出.特别是用它泵水。可以用吸气和做功两个冲程完成任务而另两个冲程负责做工。,连单独的水泵结构都省了。
刘备点了点头。
记得某位网上同人认为蒸汽机在古代没有产业需要也就是说没有市场。其实那是因为他不了解生产第一线,也没有技术发展史方面的知识。诚然古代没有一台现代化意义上的纺织机,表面上看没有安装蒸汽机的地方。但那是因为古代没有旋转机器作为设定条件,有了这个条件许多都可以办到。比如说只要有一定机械常识的人,有蒸汽机的情况下,在古代织布机上基础上完成自动纺织并不困难。宋朝大圣天王太湖杨么的人力名轮如果有了蒸汽机的话会怎么样?何况螺旋桨制作并不复杂。就是今天其工艺也不过是失蜡铸造法。螺旋桨制作确实属于高科技并不简单。那是因为技术要求不一样。难道十九世纪的西方人用的不是螺旋桨吗?三十万吨轮船,四十几节的时速是什么要求,不到一千吨的小船十几节的时速又是什么要求?
很多人写回到古代发展科技的书,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搞过技术。甚至就连在网上搜索一下相关知识都没有。就比如说机械连接一定要用螺栓么?铆钉链接就不可以吗?蒸汽设备密封有用橡胶做密封垫的么?橡胶根本就到达技术要求因为蒸汽设备是热的,远远超过一百°蒸汽设备并不是烧壶开水那么简单,它必须维持一定高压,在高压的作用下水的沸点大大提高了,蒸汽最高温度达到400°左右。而这时能够达到要求的密封垫只有铅垫、锡垫、石棉垫。
许多时候古人有古人的招数,没有焊接设备古人有钎焊技术,铆接技术(这一技术古代最常用的地方是给犯人砸手铐脚镣)。没有吹氧技术,古人用的也不都是铸铁依旧有百炼精钢。手铐脚镣也不可能是铸铁。以铸铁的脆性而论,细了一砸就短,粗了犯人受不来还干什么活?,盔甲也不可能是铸铁的。也许你不相信古人还有一种接铁技术。将两块铁烧红加上一点细黄土,然后用铁锤就可以将其砸在一起,一般用于断剑连接和锁链闭合。
当然古人的方法确实是笨了一点,效率非常低下。炼钢说白了就是冶铁。也就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在生铁的冶炼过程中,为了还原矿石中的氧化铁。使用的大量的碳。铁水中必然含有一定量的剩余碳。而含碳量的多少,成为决定材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的的办法就是反复热锻。炼钢是一件叫古代人非常头痛的问题。这种方法除了效率低外,废品率也相当的高。很容易过热过烧,导致必须重新回炉。所以即便是封建王朝的盛时期。国钢的年产量也不到一千吨。但是这并不是说生铁冶炼也非常困难。以今天为例。即便是采用纯手工工艺。一百人。配一个两吨小炉。一年也有数千吨的产量。
现代炼钢的主要手段是转炉吹氧,吹空气是不行的,因为空气有70%以上为氮。而氮确是严重危害钢铁身体健康的有害元素。转炉炼钢属于高科技。但是那是指鞍钢年产量。五百万吨级巨型转炉。而不是年产量只有几千吨的小儿科。这种炼钢的关键是制取纯氧。制取纯氧工业方法是压缩空气分离法。生铁的各种性能足以满足于空气压缩机。以尸蜡法制造不难。再加上蒸汽机或水里推动。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而转炉吹氧并不是炼钢唯一的方法,如果对钢材的性能要求低的话还可以用水煤气取代焦炭与铁矿石的直接接触,来降低含碳量。········
刀具怎么办?郑浑问道:
陈丰毅道:刀具钢一般都是高硬度高熔点的金属合金.须要用电炉来冶炼这个目前做不到:不过我们只要做出空气压缩机分离出氧气和合成水煤气(在燃烧的煤炉中屏蔽氧气通入水蒸气屏生成的,氢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就可制造高温炉一样能解决问题,只不过成本高一些产量小一些,在这之前只能凑活了,万般无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金刚石和蓝宝石,金刚石是已知最硬的东西,蓝宝石次之其化学成份是氧化铝晶体俗称钢玉.只是成本太高了一点,这么干有点败家.
刘备道:没关系,为了我们的工业起步,值.我马上找人募集金刚石和蓝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