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375章
    结果才让王莽胜出,把汉朝江山夺了,刘氏皇族的饭碗也被他砸了个精光。

    说到此,有人可能都出来来了。外戚是皇家心里头永远的痛,所以自刘秀起,他们对外戚采取的措略,从来都是不排斥,不重用。刘秀很爱很爱阴丽华,可是阴丽华娘家,没有一个人出来当大官的。不是他们不敢当,只是刘秀把他们罩住了,想动都动不了。

    到了刘庄当家,他继续推行刘秀的政策,对外戚依然采取不排斥不提拔的政策。马皇后的三个哥哥,马廖、马防,马光,都没有重用,只是安排个小岗位,让他们有口饭吃罢了。

    所以说,不给马援画像,就是避嫌了。

    那时,刘庄避嫌,马严也在避嫌。他把马皇后培养成功了,可没有居功自傲,而是远离洛阳政治,跑到遥远的北地隐居。马援在世时,他经常召集一堆宾客议论时事政治。现在不了,他杜绝谈论政治,也跟宾客们绝了往来。

    马严莫名失踪后,马皇后很纳闷。后来一打听,原来是跑到别地躲起来了。她马上下一道诏,命令马严搬回洛阳。不久,马严回城,刘庄也很客气,召见了他。俩人一聊,甚是投机。于是刘庄当即就给马严安排了个工作,让他跟着班固一起编书。

    有人可能看出来了,马家这帮外戚,日子都这样不咸不淡地活着,等到哪天,才会有钱修装店面,重新开张?别着急,做生意,也是要讲机遇的。等机会到了,马家店想不开张发财,拦都拦不住了。

    果真如此吗?

    答案就让他来揭晓吧,他的名字就叫刘炟。他的回答是,这些都是真的。

    当初,刘庄为了扼制外戚,还杀了梁松和窦穆。曾经牛气哄哄的梁家集团和窦家集团,就此关门歇业。然而刘炟现在却想说,马家店歇业更久,现在该是他们重新开张的日子了。

    刘炟决定提携马家帮。他之所以这么做,只为两个字——报恩。刘炟是个孝子,知恩图报是他的优点。要知道,没有马皇后,就没有他刘炟的今天。他是贾氏所生,在刘庄的儿子排行榜中,名列第五。如果要排队当皇帝,这辈子就甭动那根念头了。

    然而,当刘庄把他送给马皇后哺养后,奇迹诞生了。他这个贾氏的孩子,就像一根木头,到了马皇后手里,却被打造成了伟大的艺术品,还当上了皇帝。

    刘炟是知道马皇后的辛苦的。可母亲对孩子的爱,永远都只是付出不问回报的。多少年来,马皇后从侍女,到贵人,到皇后,再到现在的皇太后,都一直保持着勤俭的生活作风。她无欲无求,连身上的衣服,都不曾浪费过一块布。而刘炟要报答她的养育之恩,不能报到她身上,唯有从重用马家外戚开始。

    刘炟报马家,第一件就是替外公马援正名。刘庄崩前,他只给马家一个优惠政策,就是可以让马家给马援修祠堂。现在,刘炟觉得还不够,派中郎将给马援追策,谥号忠成侯。接着,刘炟又将三个舅舅叫到跟前,说你们辛苦了。跟着我老爹多年,官位一直窝着不动,现在我分别给你们升官。拜虎贲中将郎马廖为卫尉,黄门郎马防为中郎将,马光为越骑校尉。

    到此,马家店总算正式开张了。

    马家店开张之际,人气爆旺。洛阳很大,但能够垄断洛阳城生意的外戚,只有马家。于是乎,洛阳城凡是有点政治嗅觉的,都提着礼物跑到马家窜门。马家店沉寂多年,今天起死回生,难得风光一回。所以马家人是来客不拒,打开双手,拼命揽财,结交权贵。

    马家生意兴隆,他们都很得意,可有人却很着急。这个人,就是司空第五伦。我们知道,当初就是他上书刘炟,反对出兵救耿恭等人的。

    第五伦这样告诉刘炟,从刘秀到刘庄两任皇帝,都很约束外戚,洛阳无事。今天他突然破戒,让马家一夜爆发,这个不是好兆头。为了保护马皇后和马氏家族,您最好约束一下他们。

    刘炟一看,笑了。没搭理他。

    两年后,刘炟拜见马皇后,提了一个近乎疯狂的请求。他告诉马皇后,我想封那三个舅舅为侯,现在想听听您的意见。马皇后的意见可大了,当场否决,坚决否决。

    刘炟很郁闷。他想想,我说不动她,就让别人来说。那年,恰好大旱成灾,刘炟找人来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帮被找去问话的人,跟刘炟心灵相通,马上就找出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

    他们说,大旱成灾,摆明就是马皇后不同意给外戚封侯,才造成这严重后果的。现在要想化解天灾,必须依照西汉旧例,给外戚们封侯。

    刘炟一听,笑了。见过拍马屁的,但是没见过被拍得这么爽的。当然,这话也不能在会上说话,必须形成文件,写成报告,向马皇后汇报,请求批准。

    很快的,报告打上去了。然而马皇后一看,冷笑一声,话都没说,直接又将报告退回去了。

    后宫那么多女人,你可以随便忽悠个人,但是想忽悠马皇太后,那是太自不量力了。马皇太后阅历丰富倒不说,人家可是读过《春秋》,背过《易经》,研究过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的。天要大旱,那是老天爷心里不爽,跟你皇帝不封外戚有啥关系?这明显是拍马屁胡扯的嘛。

    不过,人家的拍马屁都写成文件了,马皇太后就不能把报告退回去就了事。于是,她下了一道诏,就以上拍马屁报告做了严重批评。

    马皇太后书读多了,写起文章也是滔滔不绝,归纳起来大约如下:首先声明,那些建议我给外戚封侯的官员,都是拍马屁来了。他们所作所为,不过是想得到回报罢了。可有人想过没,当年汉成帝刘骜一日封五侯,结果怎么样?因为做过太过分,引起天灾人祸,天下大乱。这是其一。

    其次,自光武中兴大汉以来,没有封外戚的规定。当年,阴太后外戚个个能力都很强,可是阴太后硬是把他们压住了。我作为皇太后,必须做好榜样,不能随便打破老规矩。

    第三,马家外戚,尽管没有封侯,可个个富得流油。不要说马家人,就是马家的仆人,基本上都是白领阶级了。如果外戚们不知足,陛下又一味放纵他们,难道是想重蹈西汉外戚乱政之覆辙吗?

    以上三点,基本代表马皇太后的观点。但是必须解释什么叫白领阶级,所谓白领,是指当时马家仆人穿着,袖子和领子都一片雪白了。这是身份的象征,穿此等衣服的人,说明不需要体力劳动了。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坐办公室,吹着空调,敲敲字,打打文件,看看报纸,喝喝茶水。这样的白领,谁不向往呀。

    刘炟看着马皇太后的诏书,不禁摇头叹息。哎,说的简直跟司空第五伦是一个调子的。怎么办呢,阻拦这么大,难道就这样消停了吗?

    三、造星运动

    众所周知,万事开头难。刘炟要破祖父两代定下的规矩,肯定难上加难,而他又碰上马太后这等后宫劳模,那就是比登天还难了。

    没关系,马太后有耐心,他有的是毅力,那就磨吧。于是乎,刘炟亲自跑到皇太后处,张口就诉苦道:“你为什么老是拦着我给舅舅们封侯呢。要知道,自西汉以来,舅父封侯,就好像皇子被封王一样正常。现在我三个舅父,马廖年老,马防和马光大病在身,万一他们在有生之年没有封侯成功,那我不就落个千古遗憾吗?”

    刘炟悲叹一声,接着说道:“太后您就不要拖了,还是让我挑个黄道吉日,把这事给办了吧。”

    马太后看着刘炟,神情沉重,不说话。良久,只见老人家叹息一声,缓缓地说道:孩子,你以为我是为了作秀,想替自己捞取美名,而让你承受外界的批评吗?如果你这样想的话,那就错了。其实,我阻止你给舅舅们封侯,都是为了马家和国家啊。

    简单地说吧,封侯的好处,不就是想要多点采邑吗。可是你那几个舅舅还富得不够吗?洛阳城只要长眼的,都知道他们可是富得流油的。既然他们都钱多没处花了,为何还要一味封侯呢?

    我知道你很孝顺。你这样做,就是想让我心安,觉得没白养你这么多年。问题是,你越这样,我越是心不安。你可不知道,大旱降临,粮食价格培涨,我可是吃都吃不香,睡也睡不甜。况且你守孝还没过三年,竟然就想着破先帝规矩,真这样做了,天下人又怎么看呢?

    最后,马太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我不是想干涉政治,让你难看。只是你登基不久,历练不够,翅膀还嫩。如果有一天,天下风调雨顺,边境无事,那我就拱手相让,把政权还于你。然后我就等着抱孙子,到时你想封侯我也不会拦你了。”

    刘炟听完,脑袋已经耷拉下来。他总算听出来了,马太后不是不让他给舅舅们封侯,只是时候未到。既然这样,那就等吧。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有多久,刘炟等来了一个大好机会。

    这个天大的机会,就是西羌造反了。消息很快传到洛阳,接着有人就上书,说他愿意率军前去扁西羌叛军。这个上书的人,正是坚守西域打出名声的耿恭,时为长水校尉。

    我们都知道,刘炟这孩子做事有一优点,就是对于出兵打仗这事,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以前出兵西域如此,现在对付西羌更是如此。

    刘炟看了耿恭奏书后,紧急召他进宫,询问方略。俩人关起门来说了些什么,没人知道。反正是,聊完以后,刘炟就觉得搞定西羌这事胜算很大,同意出兵。

    可能有人会猜道,主意是耿恭出的,耿恭又身经百战,这平反西羌大任应该交给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