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301章
    还是麻烦请王太后,再将大司马回来上班。如果大司马不回来,他也要罢工回家,不当这皇帝了。”

    哦,终于知道,有些骨头是不能乱啃了吧,终于知道我是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了吧。

    或许,这应该是王太后心里想的。但是,她啥话都没说,只是派人去叫王莽回来上班。王莽也很乖,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回来上班了。但是,还不到一个月,他又被赶出去了。

    然而这次赶他的人,不是王太后,而是傅太后。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刘欣在未央宫摆设宴席,宫廷内务官在排座位时,把傅太后排在王太后身边。然而,当王莽最后来检查会场时,将内务官唤来大骂了一顿。

    王莽说:“傅太后是什么人?她不过是封国太后,怎么能跟王太后平起平坐?”骂完,王莽就叫内务官把傅太后的座位,撤回下面。

    很快的,有人就把王莽这话带到傅太后那里。老太婆一听,气得浑身来气。王太后封傅太后为恭皇太后时,就说过了,享受待遇和王太后一样。既然如此,王莽为何还要说话损人?

    哦,原来这样。王家貌似说话很客气,其则在他们心里,根本就不把傅太后当成一回事。既然这样,那就好办了。给你脸,你不要脸,那我就只好翻脸了。

    于是,傅太后拒绝参加宴会。同时,她还叫人到处放话,王莽不给傅太后面子,她已经恨得磨牙了,建议王莽夜里走路小心点。

    王莽一听,阴险的笑了。很好,傅太后已经中计了。

    王莽是什么人?天下第一做秀高手。做秀是为了什么?当然是捞取政治资本。在汉朝历史上,做秀无非两种:伪装,其次就是卖直。

    什么叫卖直?就是直话直说,敢于跟不等势力对着干。当初,王章上奏弹劾王凤,他已经想好了,就算不扳倒,他照样流芳千古。所以当他妻子叫他不要冲动说,他说了一句:此行大事,非妇人所能懂也。

    刘欣和傅太后要跟王莽玩,他随时奉陪。如果说,傅太后是那只饿得发狠的猫,认为王莽就是那只可以追逐的老鼠,那就错了。他不是生来就是追逐的,他生来使命,是为捕猎雄狮猛虎而来的。

    对于傅太后,王莽当然知道那老太婆特别虚荣,很爱面子,眼睛容不得沙子。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故意损她。他如此出手,并非以卖直图名。事实上,他是以卖直之名,行探虚实之实。

    他倒要看看,傅太后到底有多狠,功力有多高。现在看来,就傅太后那好斗性格,根本就不必担心了。你跳你的,我玩我的。于是,王莽又写了一封辞职书,交了上去。

    在傅太后的眼里,刘欣不是是她手里捏着的一颗棋子,一个蹦跳的木偶。须不知,在刘欣看来,他明知道自己怎么跳,都跳不出傅太后的手掌。就算如此,他也要当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木偶。

    王莽被罢免后,人气非但下降,反而窜升。长安内外,无不人赞叹王莽跟傅太后斗气的壮举。这时,刘欣警觉了。

    刘欣认为,王莽这人不简单。在王家集团中,其他人都是小儿科,只有王莽才是真正的大腕。他就像是一只狡猾的装病的老虎,貌似了无生气,实则虎视眈眈,血口大开。

    评估目前傅丁两家势力,打虎能力尚欠,不能出手。傅太后以为他很厉害,如果真正打起来,肯定会两败俱伤。既然现在还不是打虎的时候,那就哄吧,继续哄,哄住一时算一时。

    公元前7年,七月一日,刘欣批准王莽辞职。为了安抚王莽,刘欣赏赐黄金五百斤,四匹马驾安车,派人送到王莽宅府。刘欣仿佛要告诉王莽,不要怪他批准了辞职书。其实他也是受害者,是傅太后逼他这么做的。

    这招就叫,又打又拉。刘欣不愧为天才表演家,为了哄住王莽不发作,他还特别给王莽安排了宫廷助理,每十天由宫廷给他准备一桌酒席。更加优惠政策还在后面,刘欣下诏任命王莽为“特进”,每月一日和十五日,上朝会见皇帝。

    特进的意思,前面讲过了,就是大司马的候备人选。仅有这些,还不够。接着,刘欣将王莽集团骨干名单,都罗列出来。然后宣布,凡是跟王莽关系铁的侯爵,通通增加食邑。

    在这个名单中,刘欣将孔光和何武,都列入了王莽集团。同时,他还特别将王莽的一位过气老前辈,也召回了长安。这个人,就是因为企图倒掉国家土地,被刘骜赶出长安的王立。

    刘欣到底将王莽哄得这么稳,他到底想干什么?事实上,他花这么大力气,只为做一件事——寻找可以代替王莽的人,接任大司马。

    那么,谁是大司马的热门人选呢?

    汉朝中央一致认为,这个职位,非傅喜不可。傅喜,傅太后堂弟。无论是学术,或是品德,都有良好口碑。在傅丁外戚当中,数他最为优秀,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傅喜不当大司马,那是说不过去的。

    但是,有个人站在高处高声喊道:“大司马这职务,千万不要留给傅喜。”

    谁反对傅喜?刘欣怎么也没想到,反对封傅喜为大司马的人,竟然是傅太后。连自家人都不帮,傅太后搞错没?

    事实上,傅太后没搞错,搞错的人,是傅喜。曾记否,当年窦太后的外戚集团中,出了一个另类的外戚,那就是窦婴。窦婴因为窦太后的缘故,被提拔上来,却从来不主动替窦太后做事。这也就罢了,窦太后要做什么,窦婴就在旁边说三道四,吱吱歪歪,搞得窦太后真想一掌把窦婴打晕过去。

    像窦婴这种吃着自家的饭,却帮着外人说话的人,实在让人不爽。多年以后,在外戚集团当中,又出现了一个类似窦婴的人,他就是以上所说的傅喜了。

    傅喜让傅太后不爽,那还是轻的,有几件事,差点搞得傅太后要发疯了。第一件事是,傅太后好不容易搞定刘欣,说封傅丁两姓外戚为侯。然而当刘欣要封傅喜侯爵时,傅喜却躲了起来。当人家寻到他门上时,他却说我资格不够,不能接受侯爵;还有就是身体有病,命都难保,哪有心去顾什么侯爵。

    傅喜死活不接受封侯。于是,他便成了傅家外戚当中,唯一没有被封侯的人。

    这还只是个小事。傅丁两姓外戚被扎堆提拔后,傅太后认为,现在是创业的最佳时机,必须珍惜机会大干一场,将傅丁两姓有限发展公司迅速壮大。她的终极目标,当然就是将对手王氏外戚有限公司,赶出汉朝市场,最后彻底垄断汉朝权力资源。

    可是,当傅太后调兵遣将发起了夺权大运动时,傅喜就跳出来说话了。凡是读书人,都喜欢讲大道理。傅喜就告诉窦太后说,做人最好本份点,老太婆干什么不行,偏偏要来干涉政治,这事传出去影响不好。

    简直就是屁话,傅太后听得都要疯了。她总算看出来了,傅喜要么是思想保守,要么就是吃里扒外,居心不良。但是,傅喜无论是保守派,还是帮外人说话,对傅太后的事业来说,都不可靠。

    既然不可靠,那就换人。换谁来当大司马呢?老实说,这个问题还真难住傅太后了。

    在傅太后看来,担任大司马职位的,最佳人选是傅姓,其次是丁姓。可问题是,想要当大司马,不能随便找个活人填上去就行,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你得有学问,最好是专家;其实,你得有名,最好是举世仰慕的道德专家。再次,你必须有政绩。就以上那三个条件来看,最符合的只有傅喜。而其他外戚,都是一夜暴贵,随着王太后升天的一堆鸡犬,让他们来当大司马,恐怕就有些丢人了。

    所以,傅太后只能退而求其次。于是,他马上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左将军师丹。

    在汉朝官场中,师丹属于什么流派,傅太后基本清楚。师丹和王莽及傅喜,气味相投,交往密切。但是,让师丹当大司马,这是她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王莽太自以为是,傅喜又吃里扑外,除了师丹,还有谁能胜任呢?就冲着师丹当过刘欣的老师,送他个大司马,也亏不到哪里去。

    七月四日,在傅太后的授意下,刘欣下诏,封左将军师丹为大司马。

    那么,傅喜怎么办?对傅太后来说,这个问题很好办。既然捧不上墙,贴不上金,那就把他甩出去。接着,刘欣又下诏,解除傅喜的右将军职务。傅太后让刘欣告诉傅喜,你不是身体有病吗?那就好好回家养病去吧。

    就这样,傅喜被叫卷铺盖走人了。这样看来,傅太后掌幕后,刘欣跑前台,师丹挡门面。在傅太后看来,这个布局,似乎是目前最理想的。照这个格式,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美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靠近。

    第六十六章

    一、惊天大案

    公元前八年的那个春天,刘骜突然驾崩,王太后任命王莽为专案调查组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对王莽来说,那一年可谓是个多事之秋。像踢皮球似的,被人家踢来踢去,最后还下岗待业了。

    那一年,的确是个多事之秋。王太后除了她位置没挪,其他的几乎都要让给傅太后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傅太后打乱了王太后的生活,但是却没打乱她的节奏。一年来,调查刘骜死因的调查组,一直努力推进。

    终于,一年后,公元前7年的春天,调查组向汉朝皇帝刘欣,交上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向刘欣提交调查报告的人,名唤解光,时为司隶校尉。这份报告可谓详尽,但它避开刘骜死因不谈,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揭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