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260章
    多年以后,终于再次松口了。

    这个多年,竟然整整八年。八年后,黄霸东山再起,调往中央,被赐关内侯,秩中两千石,被扣的工资再次涨回来了。

    黄霸之所以再度被提拔,是因为他在颍川得了两个天下第一。首先,政绩第一,他再次向刘病已证明,汉朝第一治郡能手,那不是吹的。其次,颍川郡祥瑞出现频率,天下第一。

    刘病已这个人,想做实事,能做实事,同时他也是一个好高调吹嘘的皇帝。刘病已自上台后,尽管把霍光整死了,但是霍光时代制定的种种好的国家政策,继续推行。于是,汉朝经济在刘病已主政时期,犹如脱胎换骨,重现活力。

    国家进步,天下太平,刘病已当然很得意。在列祖列宗面前,他可以勇敢地说,没有我,就没有汉朝的今天。甚至,他可斗胆加一句:昭宣之治,中兴汉朝,成就远超文之治。

    当然,如果刘病已要说这话,就是想列祖列宗夸他两话。即使死人不能开口说话,也总要以别的方工来夸奖两句吧。那么,刘病已喜欢什么样的被表扬方式呢?那就是,祥瑞。

    有一天,有人告诉刘病已,某某郡飞来一郡凤凰,又降下甘霖,他听得乐开了花。为了庆祝祥瑞出现,他大赦天下。

    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爱。各郡太守闻听刘病已喜欢祥瑞,甚至把祥瑞当成考核政绩之一,大家都忙活起来。从此以后,什么凤凰,甘霖,神雀等等,纷至沓来,频频出现。据有心人统计,刘病已时代,仅出现的祥瑞,竟然是东西两汉的总和。

    刘病已有如此嗜好,黄霸是不能免俗的。据黄霸在颍川郡搜集的祥瑞,主要有两多,一个是凤凰多,一个是神雀多。就这样,靠着吹牛的祥瑞和扎实的政绩,黄霸被刘病已拜为太子太傅。接着,御史大夫萧望之自不量力,要跟丞相丙吉斗气,被刘病已拿下,黄霸被提为御史大夫。

    这就叫,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

    公元前55年,春天,正月二十六日,长安城传出一个震撼消息。这个消息,对萧望之来说,听起来好像很爽,可心里却特别的哀伤。这就是,丞相丙吉逝世了。

    萧望之觉得爽的人,是老家伙终于走了,了结他心头一团怨气。哀伤的则是,他晚不走,早不走,偏偏被刘病已踢下来的时候,才走了。如果自己潜心忍忍,或者接下来,要当丞相的,可能就是他了。可现在情况变了,辛辛苦苦盼望的好位子,可能要留给那个人了。那个走了好运的人,就是黄霸。

    果然,二月二十五日,黄霸被刘病已拜为丞相。那么,黄霸空出来的御史大夫一职,谁来填呢。这个问题,丙吉逝世前,刘病已向他咨询过,可是丙吉推荐了几个人。于是,刘病已犹豫不决,只好暂时搁下不管。

    对黄霸来说,谁来接他的御史工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怎么把工作搞好。可他突然发现,以前在颍川郡应付自如的管理模式,用到天下时,却总感力不从心,事事不顺。不消多久,汉朝众卿强烈的感觉到,黄霸当丞相,跟丙吉当丞相时,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最根本的体现在于,丙吉当丞相时,国家运转相当流畅,众卿各就各位,知道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一切皆了如指掌。就算西北有战事,或是天要塌下来,都知道哪些该是谁干的,哪些不是谁干的。

    然而现在,黄霸一上台,仿佛乱了套。大家犹如苍蝇碰壁,满屋子都是嗡嗡的呼叫声,却理不出一个之所以然来。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众卿想想,哦,原来如此。

    他们发现了,黄霸的特长,是擅长管理地方。意思是说,他当个汉朝第一郡太守,那是没问题的,如果想当个优秀的丞相,根本就拿不出手来。

    事实上,黄霸也顿感自己吃不起中央这碗饭。八九年前,他从颍川郡来长安当市长的时候,也是倍感吃力,难道这次还要还拿下,再被踢回颍川郡当他的天下第一郡太守吗?黄霸一想到这,一阵寒气自从脚起,浑身凉了个透。

    怎么办?搞不出政绩,摆明就站不稳脚跟,难道就这样认了吗?当然不能就这样认了。这时,黄霸突然想到,大事的管不了,小事总可以弄弄吧。就这样,整个好玩的事来,先让皇帝高兴高兴,稳住他先。

    黄霸想到了什么好事?哦,原来是祥瑞。祥瑞,是变相吹牛,也是变相佐证政绩的一个捷径。按刘病已的认知规律,天下太平,人民安乐,祥瑞才会出现。那么,如果黄霸发现祥瑞,就能反证天下局面很好,天下好了,进一步说明他这个丞相当得还是可以的嘛。

    逻辑很通,做法却是多么肤浅。事实上,黄霸也不想做个肤浅的人,可是他现在日子不好过,声誉日损,他不得不肤浅一回。所以,他决定上书,向皇帝汇报祥瑞一事。

    黄霸汇报的祥瑞,是最近才出现的事。他有理由相信,皇帝刘病已看他上书,肯定会欢欣喜地,因为祥瑞就降临在丞相府。那个祥瑞,是一群从天而降的神雀。

    事实上,那不是真的神雀。黄霸并不知道,他已经被人暗算了。

    四、一个久违的人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开拓出一条康庄大道。前面讲过,在汉朝,敢拍着胸膛说如此大话的人,黄霸算一个,张敞算一个。黄霸的仕途之道,是用钱砸开,然后空手从基层一路搏到中央。张敞也挺牛,祖父一代为太守,父亲一辈为光禄大夫,他却一不等,二不靠,主动到基层工作,也是一路打拼,空手搏高位。不过,就功力而言,黄霸天下第一,那都是公认的。张敞呢,他功力生猛,那也是被公认的。

    在霍光时代,张敞就已经崭露头角。让他初显身手的人,是那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刘贺。曾记否,当初刘贺吊儿郎当,好好的长安城,被他当成游乐园,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于是,张敞也看不过去,上了一道谏书,劝刘贺不要老大不小地玩,该是做点于世于已有利的事。

    那时,对刘贺来说,不要说奏书,就是天要打他劈他轰他,照玩不误。所以,张敞的奏书,肯定是打水漂了。然后,张敞的上书对另外一个人来说,那是很有必要的。

    那个人,当然就是霍光。霍光想废刘贺,苦无帮手,张敞上奏,帮了他一个大忙。张敞上奏后,刘贺不听,霍光就有话说了。既然刘贺都不听劝,整天就知道玩,不理政事,那就让他混蛋吧。

    果然,张敞上书的十天后,刘贺就被废了。刘贺一废,张敞名声大震。他因为敢于说话,深受霍光喜受,不久就升官了,当了豫州刺史。

    张敞当刺史的时候,黄霸也在长安混,但是档次还很低。可事实证明,先跑在前面的,未必就是田径高手,笑在前面的,未必就能笑到最后。不久,张敞就想哭了。

    张敞为啥想哭,是因为有人要修理他,而修理他的人,却是一手提拔他的霍光。霍光之所以要修理张敞,是因为他发现张敞这人不是很听话,经常变得花样来顶撞,于是决定送张敞一双小鞋,然后把他打发到函谷关守关,让他吹够西北风。

    打他以后,张敞就变成了一个大忙人。忙什么呢,他先是忙着反思。不久,霍光逝世,刘病已大权在握,就把张敞从函谷送召回。刘病已给张敞出了一个条件:我给你升官,你得替我办件大事。

    刘病已的条件是这样的,我给个当个山阳太守,你帮我搞定那里的盗贼,然后顺便帮我监视一个人。

    你猜那个人是谁,竟然是刘贺。

    刘贺被废后,封国也被撤为郡属。霍光就在原来封国所在地,划出一小地盘,让刘贺定居,那居住地就属于山阳郡范围内。

    从理论上说,刘贺对刘病已不会构成什么威胁。首先,刘贺窝囊废一个,胸无大志,能干啥事?其次,当年跟随他蹭吃蹭喝还蹭官当的那帮人,早化鬼去了,起哄的人和跑腿的人都没几个,他能做成什么事?

    但是,刘病已还是很不放心,决定派张敞去长期蹲守,监视刘贺。于是,忙完了反思,张敞接差就是忙做卧底。

    看过《无间道》的人都知道,那个卧底工作,真不是一般吃素的人能做的。刘贺家奴多少,今天去哪买菜,买了什么菜,明天去哪里逛街,为什么要逛街,诸如此类,张敞都必须派人跟踪,天侯监视。仅做此项,当然还不够。张敞还得寻找借口,亲自登门拜访,聊聊天,谈谈天气,试探刘贺心情有啥不满,不啥变化。

    忙活多年,张敞认为,他的卧底生涯,应该结束了。

    张敞之所以有如此想法,是因为他经过长期观察,认定刘病已不足已担忧刘贺还能制造麻烦。为了让刘病已充分相信他的判断,他写了一篇报告交了上去。报告很长,却相当精彩,如果换个名字叫《刘贺的烦恼人生》,完可以当短篇小说发表。

    张敞是这样描述刘贺的:算起来,刘贺已经二十六七岁了,他小眼睛,尖鼻子,长得人高马大,脸上永远是菜色,还得了痛苦的风湿病,走路起来相当困难。他外形颓废,精神也是相当委靡。有一次我问他,昌邑有好多猫头鹰,他顺着应道,是啊是啊,以前我去长安的时候,长安里都没有猫头鹰,不知道怎么搞的,回来时就遇见不少猫头鹰了。

    总之,无论从衣服,还是举止,言语来看,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刘贺——白痴一个。

    刘贺的确萎了。只是谁也没想到,昔日那个不知天高地厚,游戏天下的浪荡子,竟然萎靡不振得没了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