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人,名唤雕库,是罕部落酋长靡当儿的弟弟。没想到的是,雕库告密后,西部都尉府听说西羌诸部落联盟造反,便把雕库扣下来当人质。
哪有做好事,还要被打耳光的。赵充国认为,要拆解羌民部落联盟,就从冤大头雕库入手。于是,赵充国把雕库释放,并叫他回去宣传,说汉朝军队只诛杀叛逆,奉劝不要自取灭亡。如果戴罪立功,好处多多。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这时,赵充国收到一封来自长安的奏书。奏书是刘病已转交来的,而奏书的作者却是赵充国的一个老熟人——酒泉郡郡长辛武贤。
辛武贤,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西羌叛乱前,赵充国曾经建议刘病已派一个熟悉羌民的特使,深入羌地做安抚和侦察工作。那时,他推荐的人,就是辛武贤。然而魏相和丙吉俩人,却极力推荐义渠安国。刘病已同意派出义渠安国,结果事情越搞越乱,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对于平反羌民叛乱,辛武贤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案,于是他就上书给刘病已陈述自己的观点。而刘病已之所以把辛武贤的奏书,转交过来是想征求赵充国的意见。之所以要征求,那是因为辛武贤的平乱方案,与赵充国先前的方案,有极大出入。
辛武贤的意见是:汉军后方的六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不能拖得太久。如果在等到秋冬才作战,北方天寒地冻,汉朝战马无法承受。所以,不如把作战时间前挪,放到夏天七月上旬,汉军携带三十日粮草,分别从张掖郡和酒泉郡出发,先对罕部落发起经一轮攻击,然后冬天再来一轮,杀鸡给猴看,到时先零部落肯定害怕了。
辛武贤这套方案,看上去很美。然而,在赵充国看来,问题很大。于是,他紧急给刘病已上书,批驳辛武贤。没想到,赵充国的奏书一到中央,也此起了群臣非议。于是,一场口水战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场口水战,赵充国为一方,另外一方,汉朝众卿几乎都站到辛武贤一边去了。双方纠缠的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什么时候打;二是,怎么打,先打谁最合适。
辛武贤的方案我们已经看到了,他说最好夏天就开打,先打罕落部最合适。那么,赵充国反对辛武贤的作战方案,理由又是什么呢?
赵充国是这样反驳对方的:
首先,战马背负三十日粮草前行,跑起不快。如果行动缓慢,必然引起敌方警觉,逃之夭夭。而汉军求战心切,必然追敌,深入羌地。那么敌人就可以先断绝汉军后路,再在险阻地方与汉军决战。如果这样的话,汉军可能会遭遇军覆没。
其次,最先叛乱的是先零落部,其他部落都是在先零部落的引诱和威胁下造反的。所谓擒贼先擒王,打掉先零部落,其他部落自然解散。如果避开先零部落不打,选罕部落开刀,其他部落肯定引起恐慌。这样的话,只有一个坏处,促进羌民部落联盟更加团结。
赵充国的批驳书,马上送到长安。刘病已一看,这下子麻烦大了。大家意见不统一,这仗怎么打呀。于是乎,他只好召纠会议讨论。
很快的,讨论结果就出来了。中央的意见一致认为:先打罕部落,再打先零部落。而且马上就打,不能再拖了。
接着,刘病已着手部署。任命侍中许延寿为强弩将军,酒泉郡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下了诏书后,刘病已又给赵充国去了一封书。在书里,刘病已一改客气语气,用词严厉地责备赵充国。
刘病已是这样骂赵充国的:
你后将军率万余骑兵,万里奔波,却按兵不动,却偏要等到冬天才动手。难道你不知道,到时敌人粮草充足,汉军不能承受冰冻吗?你就知道拖泥带水,却不知道花国家的钱心疼。这这样了,我已经命令辛武贤动身了,你必须配合好他攻击罕部落,不得有任何借口!
这下子,刘病已真的是要撕破脸了!
刘病已这人,有一特点,一般不开口骂人。如果他对你破口大骂,那你可能就是非骂不可了。对于赵充国说,一定要等到秋冬才动手,这事辛武贤百思不得其解,刘病已也是摸不着头脑。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可以解释的理由:赵充国老了,人一老就容易趋向保守啊。在战场上,保守等于怕死,怕死还打个球仗啊,回家养老算了。
刘病已这一骂,换成是张安世,早闭上嘴回家盖被子抖索了。然而,赵充国不是张安世,反正他今年已经七十六岁了,该得到的也得到了,早活够本了。既然刘病已要撕破脸,那他就拿那张老脸陪着你撕,看谁撕的可怕。
赵充国决定抗争,他再次给刘病已上奏书,将他的真正意图重新解释一遍。他的抗辩辞很长,总结起来,大约如下:
在造反这件事上,是先零部落牵的头,罕部落较为规矩。所以,我才把罕部落酋长靡当儿的弟弟雕库释放,让他回落部宣传汉朝政策,以起到瓦解羌民联盟的作用。如果拿罕部落开刀,正中先零落部下怀,结果是他们联盟越来越团结,队伍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样,一举两伤,值得吗?
所以,我坚持要打,就先打先零落部。只要拿下先零部落,其他部落肯定主动臣服。但我为什么要选择冬天开战,那是因为夏天,他们战马正肥,粮秣正丰,向他们发起攻击,力度不如选在冬天。
综上所述,冬天开战,先打先零部落,最为合适。如果搞定先零部落,罕部落还不听话,等到春天正月,再去收拾他们。这样,不但合宜,而且合理。
六月二十八日,赵充国把奏书发出;七月五日,刘病已收到。这次,刘病已态度转变,他在赵充国的奏书上批了两个字:同意!
事实证明,赵充国抗辩是对的,刘病已批同意那两个字,也是对的。接着,赵充国率骑兵出发,向先零部落压去。先零部落闻听后将军驾到,两话不说,丢下辎重,提腿便跑。
汉军看着逃跑的羌军,个个兴奋得要去追。然而,赵充国却挥挥手,止住他们说道,别追,追得越快,把他们逼急了,反而会掉头咬人了。
赵充国此招,就叫穷寇勿追。果然,汉军不追急,羌军反而崩溃得越快。他们想渡过湟水逃命,不料河水太窄,数百人不幸被挤落水中淹死。于是,汉军尾随而来,斩杀数百,俘虏数百,捡到的牛马头,十万余头,战车四千乘辆。
赵充国率军继续西进,开进罕部落。一进罕部落所在地,赵充国下了平下了一道死命令:不准焚烧房屋和一切粮草。
赵充国相信,以汉军之强和仁,罕部落没有理由不来投降。
果然不久,罕部落首领靡当儿,亲自前来拜谒赵充国。于是,赵充国摆开宴席,请靡当儿喝酒。在席间,赵充国宣布,凡是先零部落以外的俘虏,通通释放。接着,罕部落首领亦宣布,愿臣服汉朝,戴罪立功。
好了,摆平了罕部落,下一个先零部落,问题就容易多了。二十月,汉朝六万破羌兵团前往鲜水(青海湖)畔,与赵充国会师。接着,汉朝主力向西羌先零部落,发起大规模进攻。
汉军向羌军发起进攻的,有三支军队:一支是许延寿率领的强弩兵团;一是是由辛武贤率领的破羌兵团;一支是由赵充国的儿子,中郎将赵昂率领的皇家警卫队。三支军队,总共斩杀和俘虏八千余人。
那么,赵充国去哪了,为什么不参加决战?
赵充国没有去哪,他正在打开大门,任羌军部落一批批地跑来报到投降。最后,赵充国数了数,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赚了五千余投降的羌军。
事实上,开战之前,赵充国就知道羌军肯定顶不住的。所以他认为,搞定先零部落,根本就不用开战,只要他在原地屯田驻扎,先零部落都会自动跑光。但是,赵充国的屯田想法还没写成报告,刘病已就已经下达了攻击命令。
赵充国的儿子赵昂,早就知道赵充国不会参加作战。但是,他又不敢加劝,只好派了个人去游说老爹,说还是打吧,打了有份,不打的话,皇上怪罪下来,性命可能不保了。
但是,赵充国却说,你们打你们的,我来说我的话。于是,赵充国就紧急上书,强烈建议汉军撤军,留其下来屯田驻守。
很快的,刘病已批复回来了,只有一句话:如果屯田,先零部落什么时候可以消灭,战争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赵充国上书回复:只要几个月,就可以摆平先零部落。
不久,刘病已再下诏回问:所谓几个月,是指今年冬季,还是别的时间?还有,万一我们撤军,羌军再席卷而来,后将军能顶得住吗?
赵充国再上书回复:我所说的几个月内,摆平先零部落,指的就是这个冬天。再晚,也不会拖到明年的春天。羌军所剩不到一万,我们万余精兵,幅武装,屯田自卫,绝对没问题。
这次,刘病已没有完同意赵充国的意见。他的回复是,同意撤回骑兵,留下赵充国的步兵屯垦。可以看出,刘病已这个决定比较稳当。他还是担心赵充国说大话,万一有情况怕他应付不过来。
公元前60年,五月,西羌叛乱结束。
这时,赵充国再次向皇帝上书,说先零部落所剩不多,不足为惧。罕部落酋长已经保证,一定尽力彻底铲除先零残余。所以,汉军不必驻留,请准予撤军。
不久,刘病已下诏,同意撤兵。这年,赵充国终于凯旋归来。请不要忘记一个伟大数字——那年,赵充国七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