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230章
    于是,本来要当单于的左谷蠡王愤怒了。

    愤怒的左谷蠡王,拉了左贤王,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如,咱们俩一起奔汉朝去算了。

    左贤王同意左谷蠡王的想法。但是有一现实问题他们必须解决,他们距离汉朝遥远,奔汉朝途中可能要受新任单于力量攻击。

    那怎么办?很快的,左谷蠡王和左贤王想到一个办法。既然奔汉朝路远,不如奔一个近的。近的地方,就是乌孙国了。

    当然,他们不是两个人在跑。临跑前,他们想拉上一个人。那个人,名呼休屠王。

    让左谷蠡王和左贤王想不到的是,休屠王跟他们不是一路的。人家不但不跑,还忠诚得要命,将他们俩准备叛逃的消息,告到了新单于那里。很快的,新单于壶衍鞮派人去查。意乎意料,被告的左谷蠡王和左贤王一点事都没,有事的反而是休屠王。

    事情是这样的:左谷蠡王和左贤王对新单于一口咬定,他们没想过要叛逃,想叛逃的是休屠王。没想到休屠王恶人先告状,可恶啊。

    两个咬一个,咬得死死的。结果,新单于壶衍鞮信了人多的,将休屠五砍了。一下子,匈奴人都愤怒了。恶人有好报,好人有恶报。这日子,还能混下去吗?

    壶衍鞮单于真是被算计了。忠诚的,对他动摇了。作恶的,却在拼命挖他墙脚。不久,左谷蠡王和左贤王瓜分了休屠王的土地和人口,俩人对天发誓,今生今世,再也不去参加什么龙城朝会。

    龙城,即今蒙古哈尔和林市。每年五月,匈奴各部落都要去龙城集会,祭祀天地鬼神。此个仪式,代表匈奴是一家人。现在,左谷蠡王和左贤王不参加朝会,一家人从此就要说两家话。

    好好的匈奴汗国,从此走向完蛋的康庄大道。

    历史,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发展方向。我相信,两千多年前,匈奴新单于壶衍鞮体味最为深刻。趴在历史的车轮上,他仿佛看见,匈奴犹如一辆破牛车卡在风雨飘摇的泥潭中,前路苍茫,力不唯心,唯有听天由命。

    是的,壶衍鞮还在静静地等着汉朝的回话。准确地说,他是在等霍光的答复。庆幸的是,他没有空等。不久,霍光给他回话了,说和亲好,汉匈早就应该和亲了。

    但是,霍光还说,和亲可以,匈奴要答应汉朝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匈奴必须将之前扣留的所有汉使,通通放还汉朝,以表诚意。

    壶衍鞮同意放人。很快的,汉朝派人到匈奴接人。但是,汉使到匈奴时,找来找去,却找不见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十九年前被卫律死逼活吓,怎么整都整不垮的苏武。

    苏武去哪里了,他还活着吗?事实上,苏武还活着,坚定不移地活着,惊天地动地活着,问心无愧地活着。

    他活着,只有一个意念,持节归汉。

    曾经,有些人要我活,我却以死谢罪;后来,他们想要我死,我却铁打不移地活着。活着,有尊严的活着。只想证明一个,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可以打倒,你就是打不倒气节。

    曾记否,十九年前,苏武被匈奴单于丢到了遥远的北海地。那个北海,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临走之前,匈奴单于还给苏武扔下一句狠话,你想要回来,除非你叫公羊生出小崽来。

    遥远的北海,荒芜的草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孤独的苏武,抬眼望着苍茫的天,却没有掉下一滴眼泪。在这个不相信眼泪的地方,不需要眼泪抚慰灵魂。那时,他最想的不是逃亡,而是想着怎么活下来。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须不知,在哈姆雷特还没有发出这个震撼人性声音时,他并不知道,有一个叫苏武的中国人,已经用身体来回答这个严峻的问题。

    要知道,北海距离匈奴遥远,粮食运送实在是个大问题。况且,苏武是跟匈奴单于斗气的,所以匈奴单于也要跟他斗一斗。于是乎,匈奴给苏武送去的粮食,够不够用,他不管;粮食什么时候到北海,他更不管。反正是,天要下雪,你要骂娘,随你去吧。

    等,靠,拿,求,能渡过这生命难关吗?当然不能。那怎么办?很好办,那只有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事实上,自力更生是可的,丰衣足食,那是胡扯的。茫茫草地里,卑贱的苏武,只能找到两样卑贱的食物。那就是草根和野鼠。

    然而,先将苏武生命之躯撑住的,不是草根和野鼠,而是他手中那根力量之源的汉朝使节。一根掉光了毛的汉节,构成了苏武唯一的信仰。我知道,那个信仰,就叫国家尊严,民族大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总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艾青说的。为什么我的心里,总充塞正气和力量?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爱的伟大和生的艰辛,在苏武身上,我仿佛看到一种穿越千古的光茫。

    那时,仅靠草根和野鼠,苏武在北海熬过了五六年。五六年后,北海来了一个善良的客人。那客人,就是单于弟於靬王。当然,人家不是来看望苏武的,而是来打猎的。

    苏武告诉客人,我会织网,还会矫正弓弩。如果你打猎用得着我的话,可以叫上我。

    一个被放逐远地的人,仍然能以平和的语气跟他的敌人对话。於靬王的心,竟然被眼前这位心胸宽厚的中国汉子给震了。他将苏武留下陪他打猎。

    不久,苏武和客人混熟了。当客人打完猎,准备要走时,他赞助了苏武,送他不少衣物。三年后,於靬王得病,他知道活不长了。临死前,他决定替苏武做件好事。赐予苏武牛马,衣物,帐蓬。同时,派人保护苏武。

    好人,实在是好人啊。

    但是,苏武高兴得太早了。很快的,於靬王伸腿没了;又很快的,於靬王赐予苏武的财物也没了。缘由只有一个,於靬王死了,被派来保护的人,一夜之间自行散了。接着,於靬王赐予苏武的牛羊,被盗了。

    盗走苏武牛羊的人,不是别的,正是那个极品汉奸卫律。卫律一直盯着苏武。卫律之所以盗走苏武牛羊,不为别的,完是变态心理所致。

    或许,在卫律看来,气节和汉奸从不相容的;富贵和气节则又是局部性的不相容的。在匈奴这块局部地区,苏武想要气节,就得放弃满坡的牛羊。哪有享受气节,千古功名时,还能有机会吃奶酪。这样的话,我当初还当什么汉奸?

    卫律盗走苏武牛羊后,不久,北海来了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那个人,就是李陵。等了好久,老朋友终于还是来了。

    李陵的确和苏武是老朋友。他们曾经同为汉朝侍中,跟班学习。一晃多年过去,天命作弄,一个生不如死地活着,一个顶天立地地活着。一个注定被千古戏骂,一个注定被千古传颂。此俩个不同的人生归宿,李陵自降匈奴之后,看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

    李陵是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投降的。然而,他从来没去看过苏武,半点慰问也没有。不为别的,只为他问心有愧。俩人同在地球,恍如隔世。一个在阴间,一个在阳间。一个在无尽的阴影中喘息,一个在阳光中,身影越拔越高。所以,每当想到苏武,李陵总有一种不得喘气的压抑。

    可是,李陵这还是来了吗?事实上,你以为他想来吗?他不过是被逼的。被谁逼?当然是匈奴单于。匈奴单于告诉李陵,给你个任务,去北海游说苏武投降。

    匈奴折磨了苏武这么多年,原来还不死心。多年以来,对于苏武这号铁打的人物,卫律搞不定他,匈奴搞不定他,如果李陵还搞不定他,那肯定就是没辙了。所以,无论如何,李陵必须走北海一趟。

    李陵似乎没有拒绝的理由。他啃的是匈奴的羊肉,睡的是匈奴的女人,汉朝于他仿若前世情人,越来越遥远。现在,他要代表匈奴,去说跟匈奴单于利益一致的谎言。

    不久,李陵来到北海,见到苏武。俩人相见,不胜唏嘘。李陵丝毫不提投降之事,苏武一样,俩人见面只是喝酒。拼命喝了很多天,酒精挤压得李陵难受极了,他终于开口了。

    首先,李陵告诉苏武,天有病,你知否?如果天没病,为何在你出使匈奴后,苏家却一个接一个不得好报。

    初,您大弟苏嘉当奉车都尉,随皇帝刘彻出行,路上不小心摔倒,撞到车盖支柱上,将支柱撞断,砸坏车猿,犯大不敬之罪。于是乎,拔剑自刎,皇帝赐二百万钱葬之。再,小弟苏贤当骑都尉,随皇帝刘彻到河东郡拜神。路上,一宦官跟一黄门附马(禁宫侍从管马官)争夺船只,骑马的把管马的推进黄河溺死,丢官逃亡。刘彻派苏贤去追捕,苏贤没追上人家,畏惧自杀。又,您老母亲在我离开长安时,已经去世。留下妻子,听说已经改嫁。苏家唯剩下妹妹二人,以及您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现在情况如何,只有天知道。

    接着,李陵又对苏武说道:人生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想当年,我刚投降匈奴时,每每心如刀绞,痛苦异常,总觉得自己对不住汉朝。那时,你内心挣扎肯定总不如我。然而今天,我还是想通了。为什么?很简单,皇帝杀我家,我李陵欠他的,从此一笔勾销。

    想想我处境,看看你自己。我活着,为了谁?不为别的,只为活着。您今天所做的,又是为了谁?

    李陵说到这里,突然他被苏武一个手势打住了。那时,苏武总算听出来了,李陵大老远跑来北海,不是请他喝酒,更不是看望他这个老朋友了,而是要拉他一起下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