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111章
    诛晁错?!办法真的管用吗?

    刘启沉默了。

    似乎,袁盎说出了刘启心底的痒痛?似乎,晁错不死,痒痛不除?晁错是怕有麻烦制造者,是不是又应了江湖那句老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沉默,可怕的沉默。

    最后,刘启长长地叹息道:“我不知道诸侯们的诚意如何,如果可行的话,我想我不会因为爱一个而得罪了天下所有的人。”

    刘启终究还是动心了。好啊,千等万等,袁盎等的就是这句话。袁盎心里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刘启说道:“诛晁错,复故地,以此谢罪天下。这,只能是唯一的办法了。时不待我,请陛下拿定主意。”

    其实,刘启一语既出,心中主意已定。一个字,杀!而且,诛杀晁错,还必须得快。快的好处是,杀晁错个措手不及,避免意外出现;同时,以此尽快消退刘濞进犯。

    于是,刘启和袁盎决定分工行动:诛晁错,刘启来办;退刘濞,袁盎来办。

    紧跟着,刘启改拜袁盎为太常,整装密行。同时,刘启也秘密行动了。首先,刘启把丞相,首都警备区司令(中尉),司法部长(廷尉)等三人叫来,让他们出面弹劾晁错;其次,刘启在三人的弹劾书上签字:同意通斩晁错老少一家。

    此时,晁错还被蒙在鼓里。没有人给他招呼,亦没有人给他通风报信。整个长安城,安静得有些空洞,甚至恐怖。晁错不知道,在这座别人的城市里,他不过是落单的孤雁。

    公元前154年,正月二十九日。刘启让中尉去向晁错传话,载他入朝会见。

    圣奥古斯丁说:昨天,是今天的过去;明天,是今天的复制。是的,对晁错来说,昨天,今天,或许明天,似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没完没了的上朝,出策,杀人。但他并不知道,这天的日子实在有些异常。因为,今天是袁盎联合刘启使计杀他的最后日子。

    可这一切都没有征兆。晁错像往常一样,朝服打扮,出门时还特别多整一次衣冠。然后,跟中尉上车去了。没想到的是,悲剧就在长安闹市发生了。当晁车乘车才入长安街市,就被踢下车去,说时迟,那时快,一武士挥起长刀,腰斩晁错。

    腰斩,古之酷刑。听说,腰斩之人,因没有伤及心脏,上体仍然可以活动。清朝某一被腰斩的官员,甚至在受刑后,仍然用移动的双手写下了七个字:惨惨惨惨惨惨惨!

    彼一时,非此一时。我们没有听说晁错受刑后留下什么惨字,但是穿越历史的天空,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晁错悲剧而荒谬的命运。此中命运,我愿以北岛一首诗来收尾:

    一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残废都有冗长的回声

    五、刘濞暴力集团覆灭记(上)

    晁错被腰斩后不久,袁盎也抵达吴国。此时,吴楚两军已经开打,他们第一个目标是企图拿下汉朝的前沿堡垒:梁国。梁王,即刘启同胞兄弟刘武是也。

    这时,袁盎让随行入内告诉刘濞,说中央派他来想和吴王当面好好谈谈。然而,刘濞听到传话,只是得意一笑,拒绝袁盎请求道:我都当东皇帝了,难道还要接你那个什么西皇帝刘启的招?

    其实,刘濞就知道袁盎要跟他谈判来了。打都打了,还谈什么判。于是,刘濞使人告诉袁盎,反正你到哪里都是混口饭吃,刘启给你的,我一样能给你;过去我刘濞怎么厚待你,今天仍然不改初衷。如果不嫌弃,就留在吴国当将军吧。当然,如果你拒绝,废话我就不多说了,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刘濞这招,就叫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袁盎当然也不是个豆腐汉,如果刘濞想收买他,两个字:没门。于是,袁盎断然拒绝了刘濞的诱骗。

    袁盎此个态度,在刘濞看来,他就算不是自投罗网,也叫自找苦吃。既然不合作,那我也只好取采不合作的办法了。于是,刘濞当即派一都尉率五百人将袁盎包围,准备择日诛杀。

    袁盎,如果神仙不佑,就乖乖的受死啊。

    事实是,果然有一神仙主动佑袁盎。此一神仙,当然是假神仙。他,不过是袁盎当吴相时在他手下工作过的从吏。

    俗话说,恶人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间未到。其实,此话也是正过来说,好人有好报,不是不报,只是机会不到。这个好心救袁盎的人,目前职务是吴军校尉司马,他恰好是被派来围杀袁盎的。

    此校尉司马之所以舍身救袁盎,不为别的,只图报恩。事情是这样的:首先是,司马同志曾在袁盎手下当从吏时,偷偷地勾搭上袁盎的婢女。尽管说,婢女是袁盎私有财产。但是,婢女也是人嘛,只要是人,总想有个感情归宿。于是,袁盎对他们这对狗男女,假装不知道,任其来往。没想到的是,不知何人嘴大多事,悄悄地告诉司马先生,说袁盎已经知道你和他家婢女偷情了,这下你死定了。

    当时,司马知道大事不妙,立即开溜。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袁盎闻听司马逃跑,亲自骑马追赶他回来官复原职,甚至把婢女赐给他当老婆。

    好人啊。袁盎这一招,让司马先生感激涕零,将此恩牢牢地记在心里。

    在司马先生看来,他欠袁盎的那个人情,不要说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套话。就算真的是有朝一天为袁大人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果然,他还真的蹈着火来救袁盎来了。

    可是,五百个士兵围一个袁盎,他简直就是笼中之鸟,缸中之鱼,插翅难飞了。此情此景,校尉司马想把袁盎营救出来,无异于难于水中捞月。

    然而,世界不缺乏智慧,缺乏的只是发现智慧的脑袋。这个校尉司马,竟然想到一个救人的好办法。此办法就是:买酒灌醉守护袁盎的士兵,然后踩着他们的尸体,撕开一角开溜出营。

    天气恰好帮了校尉的大忙。此时,会天大寒,正是喝酒暖和的好时光。于是,校尉司马倾尽所有积蓄,买了两石好酒抬到驻营中吆喝士兵们来喝。校尉司马如此豪放,喝酒的士兵当然也得装出豪放的模样。结果,一帮人喝得横行竖八,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于是,这位校尉司马立即冲进营中,拉起袁盎就往外跑。

    此时,袁盎当然不知道有个好心人从天而降,当即就被校尉唐突的动作一惊一乍,不肯动身。司马同志叹息一声,告诉袁盎:袁大人,你赶快溜吧,吴王明天早上就要拿你开斩了。

    袁盎不相信地盯着司马,因为眼前这个人,似乎没见过,更不知道他居心何在,我袁盎凭什么要相信你呢?

    这时,司马同志急得快要跳起来了,又对袁盎说道:“恩人啊。你怎么忘了我了吗?我是曾经盗过你婢女的那个从吏啊。”

    袁盎这才记起,原来你小子是有良心的人啊,还懂得这时候来还我的人情债。这下子,轮到袁盎叹息了。他对司马说道:“你应该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了吧。你这样做,恐怕要连累了你的家人了。”

    司马说道:“恩公尽管放心,我早安排好家人后路了。请赶快走吧。”

    袁盎终于点头同意逃跑了。于是,司马挥刀割开营帐,俩人像踩地雷阵似的,蹑起脚小心地从醉酒士兵横竖叠放的空隙间踩过。最后,俩人终于成功逃离了包围圈。最最后,俩人分道逃亡,袁盎步行了七八里路,才遇上梁国骑兵,成功的逃回了长安。

    此时,刘启闻听袁盎的惊险逃亡记,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原来,诛杀晁错,实在是个下策啊。不过,经过此次教训后,刘启终于彻底地认清刘濞的真面目:他挂名诛晁错,实则是冲着刘启的宝座而来的。刘濞今年已经是六十二岁的人了,现在他已经自称为东皇帝,原来辛苦准备了四十年,只求入土之前过一把皇帝瘾。

    就冲着刘濞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皇帝称号,刘启真不打还不行了。

    于是,刘启第一个命令周亚夫,立即率兵迎战刘濞吴楚大军。

    此时,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兵力有三十万左右。数量上来看,兵力与吴楚反兵相当,如果三十万对三十万火拼,那是何等壮怀激烈的场面。然而,周亚夫却认为,楚军剽悍灵活,如果中央军和他们火拼起来,未必占上优势。将军不打无把握之战,既然这样,就要扬长避短。

    那么,周亚夫到底要扬什么长,避什么短呢?

    他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首先,准备放弃梁国不救,以梁国拖住吴楚联军,消耗反军力量;其次,轻兵远道奔袭,抄吴楚联军后背,断其粮道。总结以上两点:梁王刘武只要拖住刘濞两个月,反军必闹粮荒。到时,反军内忧外患,自然崩溃!

    于是,周亚夫把作战方案传给刘启。没想到的是,刘启很快就批准了周亚夫的作战方案。

    五、刘濞暴力集团覆灭记(中)

    周亚夫终于出兵了。他的路线是准备穿过函谷关,向荥阳挺进,以待战机。然而,就在他发兵至霸上时,突然跳出一个人,向周亚夫出了一个绝杀的计谋。

    这个跳将出来的人,叫赵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