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14章
    并且做为叔叔的子婴,生有两个成年孩子也是说得过去的。按这个结论来说,我们就称赢婴为子婴叔叔吧。

    子婴叔叔听说胡亥依赵高之计准备干掉蒙恬蒙毅,马上向他进言规劝道:胡亥呀,你没听说过六国灭亡的故事吗?赵国听信谗言杀害李牧而亡国,燕王听用荆轲之计背弃盟约而亡国,齐王建杀忠臣而误用后胜而亡国。蒙氏兄弟乃朝廷重臣,鞠躬尽瘁,不愧是秦朝百官的好榜样,你如果执意要干掉这样忠孝之臣,而起用没有节行之人,下一个亡国的将是大秦!

    子婴的话像针深深地刺伤了胡亥同志那幼小的心灵,你当皇上还是我当皇上?你叫我不杀,我偏杀给你瞧。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冤狱与国家法律似乎永远牛马不相及,皇帝说某某有罪该死,那他多数劫数难逃。在那样的政治怪圈中,处死下臣往往与法律道德无关,纵使在秦朝那样所谓以法治国以证据论罪的时代里,即使拿出一百部法律也挡不住皇帝的一个杀字。

    所以说,在邪恶的时代里,邪恶是邪恶者的通行证,傻逼是傻逼者的墓志铭。蒙毅如此,蒙恬如此,后来的李斯亦是如此。

    尽管秦始皇创造了史前最辉煌壮丽的历史,但在那样辉宏壮观的时代里,仍然阻挡不住人性的变异。胡亥和赵高就是最佳典例,他们以身作则,努力实践,在人类的变态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他们这笔劣迹从秦始皇驾崩那天开始,现在继续努力地把自己臭名声推上历史的最高峰。这中间的一峰就是杀害蒙恬兄弟,高峰止于后来的李斯冤狱。

    胡亥立即派使者给蒙毅捎去一句话:我父皇册封太子时,您总是为难我。现在丞相已经放话说你为臣不忠,罪及你家。我于心不忍杀掉那么多人,只是赐你一死,你这算是很幸运的了,你还是干脆一点自己了结吧。

    胡亥这招叫借刀杀人一箭双雕。这真是一个不祥的声音,杀蒙毅是胡亥和赵高所为,他们却让李斯来背历史的黑锅,这无异于也连带着为李斯敲响了人生的丧钟!

    蒙毅明知自己像赵高一块挡路石,注定要被扔掉,然而亥蒙毅临死前仍然怀着一丝幻想申辩。他对胡亥的使者说道:你们太冤枉我了。我对先帝忠心耿耿,先帝叫我干啥我就干啥,从来不敢说一个不字,何来我拦您当太子一说?这件事肯定是有人想陷害我,我强烈要求你们再回去把问题查清楚。

    跟畜牲走狗讲忠孝,那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忠孝忠孝,杀的就是你这等忠孝之臣。谁叫你当初那么死心塌地地听先帝之话,还差点把赵高一条命拿去了呢。死到临头讲什么都是不顶用的,还是留着入地跟秦始皇讲去吧。

    于是,使者毫不客气地把蒙毅干掉了。

    使者马上回去向胡亥和赵高复命。赵高一颗心落了一半,好,下一个该轮到蒙恬了。

    胡亥又派使者去对蒙恬说:你蒙毅犯罪牵连到你,他被我判下地狱了,他在地下甚是寂寞,你还是赶快去陪他吧。

    这叫赶尽杀绝,斩草除根。蒙恬傻掉了。纵使他曾经纵横驰骋,大秀英雄本色,但一旦落下卑鄙无耻者的手里,却什么都不是。

    临死前,蒙恬也做了一次徒劳无功的抗辩:我蒙家奉公律已,替秦冲锋陷阵建立威信,如今数来已有三代。你们凭什么杀我?

    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蒙恬还真敢狂妄自大不知死活。什么奉公律已建立威信,如果不是先帝皇恩浩荡,你能有机会建功立业吗?抬得起你就踩得了你,杀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赶快领死吧。

    蒙恬被逼自杀。

    让我们用北岛一句著名的诗对秦朝末世稍做一个基本的概括吧: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邪恶的时代里,即使是英雄的眼泪也无法穿透黑暗的铁幕。扶苏之死,秦失众望。蒙氏之后,再无名将。

    悲哉,大秦!

    三、暗战

    胡亥之所以被称畜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二是凶狠如疯狗,除了赵高以外他谁都敢咬,谁碰上谁倒霉。可怜的蒙氏兄弟就这样栽这么一个无耻太监圈养的狼狗嘴里。

    胡亥和赵高联合出的这招,也叫杀一儆百。抓人时,秦满朝大臣都默不作声,等杀了蒙氏兄弟后,大家突然觉得赵高下手实在太狠了。连蒙恬这般功高盖世的英雄都敢杀,那以后赵高不知哪只眼看谁不顺眼了,乱杀他们起来不是比踩只蚁蚁还容易?

    于是朝庭沸腾了。秦朝百官一半出于恐惧自卫,一半出于愤怒出气,都吵吵嚷嚷要告赵高。这时赵高害怕了。多行不义必毙,此话并非空穴来风。如果一对一谁怕谁,可现在满朝沸腾,他一个人哪能对付得了那么多人?更让他焦虑的是在这些人群中,如果突然冒出一个比他赵高还赵高的,那还能留得命吗?

    面对汹涌的群臣,赵高心头突然一动灵感像闪电在天空一划而过,脑袋中突然跳出一个十分荒唐,十一分可笑,十二分让人不可思议的计策,而正是样的灵感之计竟然让赵高度过了难关,并且登上了无耻的高峰。

    那么,赵高到底想出了一个什么妙超呢?

    让我们先来梳理赵高的思路。在赵老师看来,操杀天下大权只掌握在他的学生胡亥一人手里,如果赵高哄住胡亥,塞住他的猪耳朵,蒙住他的猪眼睛,让他永远闻不到朝庭上的吵闹,那么就算满朝文武大臣把天告破了,他们是不是一样拿赵高无何奈何了?

    从逻辑上讲,道理是通的。然而,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尝试忽悠一下,偏偏是对皇帝不能乱来。胡亥也不完是猪,稍有不慎弄巧成拙,恐怕第一个掉脑袋的是赵高本人了,可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艺高胆大的赵高竟然把胡亥成功地忽悠了。世间任何荒谬都有其内有发生逻辑及诱因,我们且看看他们是怎么演这出闹剧的吧。

    有一天,赵高忧心忡忡地对胡亥说道:小亥呀,我觉得你有空还是多玩狗去,不要上朝了。

    赵高这话把胡亥搞得莫名其妙。狗要玩酒要喝舞要跳,但上朝还是要去的,不然天下一大堆烂事谁来管?

    赵高似乎早看到胡亥的顾虑,接着说道:你不应该上朝原因有二。第一,所谓天子贵者,就是少让臣下听到你的声音,难得让臣下见上你的一面。你整天在朝上被一大堆人围着你扯蛋,东说这个不好西说那个不好。简单就是管家婆,你哪还有尊贵可言呢?

    第二,你年纪还小,还有很多事不懂。你不能不懂装懂被下臣看出你的短处,那样面子就不好搁了。我建议你还是该玩什么就玩什么去,大臣们要向您汇报工作就以书面文件送上来,我找几个得力助手帮你摆平,为你出好主意您再定夺,这样就不会出差错,大臣们对你的才能就会心服口服不会有所怀疑。

    说胡亥有才的是赵高,说他无才也是赵高。只要是没有患上脑膜炎的皇帝都知道,赵高这叫前后不一,犯了首论当斩的欺君之罪。可笑的是,本来超不自信智慧超不够用的胡亥偏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如果按赵老师说的去做,自己不但可以忽悠朝上那帮智慧超群的大臣,而且还不必整天阅读那么多没劲烦人的公文,白白浪费大好及时行乐的美丽光阴,那不是双其美的好事吗?

    如此好计,赵老师应该早说嘛!胡亥当即高兴得差点飞起来,他如释重担的地把天下那堆积如山的烂事交给赵高,就乐颠颠地跑后宫去捉鸟玩马去了。

    如果李斯在后宫看到胡亥这愚蠢的一幕,他不马上找块豆腐撞死才怪。大秦万里江山之所以这般幅员辽阔,完是赢氏祖祖辈辈斩荆棘披雨露,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才换来的。然而今天胡亥这个不争气的家伙,竟然为了偷懒玩乐就甘心把威重的皇权交给一个阉人使用,这不是太荒唐了吗?

    可惜李斯不是千里眼也不是顺风耳,一切只得按赵高设计的那般去演了。

    胡亥果然听赵高话罢朝了,满朝大臣当中对这件事最不满的是李斯。让李斯郁闷不已的是,他这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想向胡亥汇报工作,必须事事都要写成奏本交给后宫转交给皇上。什么道理嘛,别人见不到皇帝一面也就罢了,我堂堂一个左丞相,要向皇帝汇报工作还得让太监转交公文,真是岂有此理!

    郁闷归郁闷,但李斯对胡亥毫不办法。归根到底地说,李斯不过是胡亥的一个高级职业经理,老总要罢朝不上鬼神都拦不住,你李斯又能怎么样?于是苦闷之极的李斯只好处到向人发牢骚,他的牢骚马上被赵高听到了。

    亏李斯跟赵高同一条船上的,他发牢骚也不想想结果。大家都知道赵高是个什么货色,不发牢骚的还可以多活几天,到处乱叫的只有死得更快了。然而李斯发出的牢骚就像泼出去的水,收回已是不可能的事,结果只能是这样:赵高不得不将死亡的绳索套上李斯的脖子。

    有一天,赵高装出一幅义愤填膺的样子问李斯:当今关东盗贼群起攻秦,皇上却更加紧急的征发奴役复修阿房宫,并且到处搜集狗马这类无用的玩物。我很想劝劝皇上,可是我地位太卑微恐怕说了也是白说,你身居高位,为何不去劝劝胡亥呢?

    只见李斯想都没多想,就长叹一声,说道:你说的很对,对于这事我憋很久了,可是当今皇上又不上朝,也不知躲在深宫哪个旮旯,我想见他又没有机会,教我如何是好呀。

    赵高对李斯说道:你的事包在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