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那时汉朝(1-7部) > 第5章
    福兮祸兮,福祸相倚。这段看似前途无量的政治婚姻,最后却把英布推上一路不归之路。

    英布是一个敢打会冲的人,作战以少胜多对他来说像是家常便饭。秦朝猛将干掉陈胜等人的军队后,牛气冲天,无人敢碰这个硬钉子。但是英布却带领着兄弟们联合苍头军吕臣,在青波(河南省息县与新蔡县交界处)会战,大破秦军,夺回陈县。陈县,陈胜号“张楚”的首都。

    接着,英布又准备解放江东,没想到江东已被另外一个比他还牛的人项梁解放了。英布差不多是干人贩子出身,他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投靠,什么样的人可以利用。当他看到陈婴把二万多兵交给项梁,心里不由打起了算盘,也决定把身上的部家当(二三万兵力)连同他那条小命部押在项梁身上。

    项梁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捞到这么两个大便宜:一夜之间,队伍从八千人扩大到了六七万人。

    在那个乱世,手里有兵比什么都可靠,就像今天腰里缠着一大把可靠的纱票,就是天蹋下来都不怕了。如果说,以八千江东子弟兵去打章邯二十万的劳改犯大军,是一件自不量力找抽的事。那么,用六七万人去打二十万人,却是极有可能成功的。如果没有人敢创造这个奇迹,就由我项梁来创造。

    第三章刘三之痒

    一、狠老乡雍齿

    此时,刘邦叔叔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

    刘邦被立于沛公后,率众祭祀先祖黄帝后,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张大旗。因为刘邦在沼泽中所杀蛇时被传为杀蛇者为赤帝子,便选赤色为旗色。

    前面已经说过,斩蛇的事情是有可能的,所谓赤帝子斩白帝子肯定是胡编乱造的。只要学过一点政治学的人都知道,这种伎俩叫制造“君权神授”神话。也就是说,以后刘邦要当皇帝是天给的。既然是天给的,那就是合理的。既然是合理的,大家就扛着锄头回家干活了,都别在刘家门前起哄闹事要跟他过不去。

    除了具有政治宣传意义外,其实这个传说里面还大有学问。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三教九流,百花齐放。什么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等学术异军突起。在这众中流派中,以研究五行风水学说发家的代表人是阴阳家邹衍。五行学说起源极早,所谓五行是指水木火金土五种物质元素。关于宇宙起源,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大胆的否定了神创世纪说。他们有的说,宇宙是有火组成的。有的却说是由水组成的。数学家毕达歌拉斯说,它是由数组成的。而我们的祖先却说,宇宙是由水土火木金五种元素组成的。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阴阳家邹衍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结合社会政治历史,创立了“五德终始”说。“五德”即五行之德,指金德,木德,土德,水德,火德。老人家认为,古代帝王将兴,必居其中一德,上天还将显现祥瑞,以符应示知人们。按照他这个理论,历史依照五行相克的顺序,终而复始,成了改朝换代的现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根据邹衍学说,确认秦朝为“水德”之始。水德之前的情况是这样的,黄帝得土德,颜色尚黄。夏朝得了木德,颜色尚青,木克土,取代了黄帝。商汤得了金德,颜色尚白,金克木,取代了夏朝。周文王得了火德,颜色尚赤,火克金,周朝取代了商朝。如今,秦始皇得了水德,颜色尚黑,水克火,所以秦朝取代周朝是符合阴阳政治历史学的理论的。

    让我们用邹衍这个理论来解释刘邦斩蛇之谜:刘邦,赤帝之子。尚赤者,火德也。火生土,刘邦得土德。秦始皇,白帝之子。尚白者,金德者。金生水,秦始皇得水德。土克水,汉取代秦,也是符合五行周而复始的运行理论的。

    于是传说便可以迎刃而且是解了。但刘邦得土德,土德尚黄,但他并没有选黄色为旗色而选了赤色,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他造反时还不是皇帝,所以只能舍黄旗举红旗,红旗比黄旗更具有号召力。

    公元前208年,冬,十月。

    顺便解释一下,按秦汉日历,十月是一年之首。十月也就是冬天了,他们是以冬天为年首,秋天为年尾。跟我们现在的春天为新年,冬天为年末是两码事。

    新年屁股还没坐热,秦朝泗川郡监派军压境攻打丰邑。我们只知道这个带兵攻打丰邑的将领名字叫阿平哥,他可能是没钱没粮顺路过来抢劫,顺便向畜生胡亥邀功要红包回家好过年。

    如果阿平哥有这样打算的话,那他就错了。因为丰邑可是刘邦的老窠,如果失掉他,那刘邦就能好再回到山里当猴王了。所以,刘邦无论如何是不能输掉这场战争的。

    刘邦果然不负众望。当阿平哥率兵到达丰邑的第二天,刘邦就率兵出城迎战,毫不费力地把阿平哥踢回老家过新年了。

    魔剑一旦拔出,不沾满鲜血绝不回鞘。十一月,刘邦派雍齿守丰邑,乘胜进攻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地。此时薛地的守将是泗川郡守。哪知这位郡守也是不经打的,刘邦没怎么样就弃城逃跑。很不幸的是,他在路上像只兔子很不幸地碰上了掌管军法的军官(左司马)曹无伤的刀口上,死了。

    新年伊始刘邦就打了两次胜战。开门大红,可喜可贺。此时,老家却发生了一件让人始料不及的事把刘邦打得措手不及:驻守在丰邑的部下雍齿带头反了。

    雍齿叛变主要是来自周福(市)的压力。周福原为陈胜属下的将领,魏国人。陈胜派他去攻打齐国,但是齐国的田儋用实战给他上了一堂军事课后,他灰溜溜撤军回到了魏地。此魏地的大多数城市都被他收回来了,周福不知动了哪根筋,他告诉诸侯们,他很想立魏王后代宁陵君魏咎为王。

    正值乱世,诸侯反秦无非是争取王权的重分配权。周福好不容易抢到了魏国的一块土地却想当活雷锋把它还回原主,这算是哪门子主义呀。诸侯们想来想去就是想不通,于是他们还是执意要立周福为魏王。

    周福摇着头对那些见利忘君的诸侯们说道:天下昏乱的时候,正是忠臣显现的时候。现在天下共同反秦,理应把魏国主权物归原主。

    周福断然拒绝了诸侯们的好意。只要是在这个领导圈子里混的人都知道,这是作戏。既然过场戏是要演的,那我们就陪着演一段吧。诸侯们以为周福又玩那古老的请辞伎俩,于是再三请求他当王。三次四次都请求过了,周福仍然不肯就这个王。三翻五次后诸侯们才恍然大悟,看来周福不是在做秀表演,而是铁下心要立魏咎为王了。

    此时,魏咎正在陈县陈胜那里躲身,周福向陈胜要人。土地是陈胜王派人拿命抢回来的,如今却把它送还给一个亡命之徒,陈胜心情当然是不爽。每当周福来要人,陈胜王总是哼哼哈哈地应付,迟迟不肯把魏咎送回老家。

    想当忠臣的周福跟上司陈胜王做起了抢人游戏。陈胜不给,他就死缠烂打,软磨硬泡。你不给人,就休想我给你干活,那你天下这幅烂摊子自己收拾去吧。

    陈胜真无奈啊。他偏偏碰上这个既不开窍又耍无赖的主。随他去吧。天下大得很呢,难道还给不起一个王吗?陈胜只好故做潇洒地让周福把魏咎接回了魏地。魏咎成功地立为魏王,定都临济(今河南省封丘县东)。周福立王有功被提为魏相,辅佐魏咎。

    周福决定把忠臣贤相的好名声进行到底,帮助魏咎把原先失去的土地通通抢回来。他派人告诉雍齿:丰邑过去是魏国国都迁来的地方,魏地平定的城市已有几十座。如果你投降魏国,就封你为侯守丰邑。如果你不投降,就等着替丰邑的百姓收尸吧。

    雍齿可不是吓大的。大家出来混,我雍齿冲的是什么?一是利益,二是义气,三是勇气,四是痞气。如果后三者跟前一者冲突,请参照第一条。

    按照第一条原则,雍齿必须抛弃刘邦。

    天下不只是刘邦想当老大,他雍齿也真的很想尝尝当头的滋味。刘邦,你就尽管哭吧,别怪我太狠。平时我看你早就不顺眼了,只是迫于形势才一直让着你,现在我不想再看着你对我指手划脚!

    雍齿和刘邦是同乡关系。刘邦听到雍齿弃他投魏并且在他屁股后面点了一把火时,真想立即杀回丰邑扒雍齿的皮。沛县也就鸟大的地方,兄弟俩低头不见抬头见。没想到我前脚才抬出丰邑,你后脚就把我踢了。

    太阴险了,实在太阴险了。雍齿,你要为你今天所做的一切负责。

    刘邦从此恨死了雍齿这个狗日的乡党。不打你个狗日的,我决不姓刘。刘邦立即拔兵回丰邑攻城。刘邦以前老本也就二三千人,现在至少有一半人变成敌人守在城里跟他过不去。想打又打不进城去,兵力太少了。想骂,骂有个屁用,大家都是无赖,谁还吃这一套呀。

    刘邦攻了很久就是拿不下丰邑。屋漏偏遭连夜雨,这时刘邦生病了。这病至少有一半是雍齿和城里丰邑这帮老乡给气出来的。万般无奈之下,刘邦只好咬牙切齿地撤兵回沛县养病去了。

    二、奇士登场

    对刘邦来说,他根本就不把丰邑放在心上。因为丰邑太小了,小得他闭上眼都可以从脚步声听得出哪个是张三,哪个是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