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轩网 > > 法老的复活 > 第14章
    它是罗马帝国的谷仓,是长期遭受掠夺变得日益贫困的一块殖民地。

    基督教很早就传入埃及,但公元640年以后埃及受制于阿拉伯的哈里发,继之又成为土耳其的属国。拿破仑征埃以后,埃及才最后纳入欧洲历史的范畴。

    ------------------

    第六章 国王谷与木乃伊

    国王谷指毕班·埃尔穆鲁克的帝王陵墓群,它座落在尼罗河西岸,与卢克索和卡纳克隔河相望,这里有新帝国时期建筑的巨大的柱廊和寺庙。河谷附近的广大地区如今已是一片沙漠,过去却是古代底比斯城外的雄伟的墓葬群。新帝国时期,就在尼罗河西岸的这些峭壁上开凿墓室,用来安放显贵的遗体。同时,这里还有阿门神和许多帝王的祠堂庙宇。

    这片庞大的陵墓群需要一大批人来负责保管和不断修建的工作,领导这些人员的官员称为“西王兼陵园驻军长官”。警卫陵园的驻军住在营房里,普通劳工和建筑工人则在几片简易的平房里栖身,慢慢地这些住房逐渐发展成为村落。这些工人包括石匠、画工和各种手工艺者;以外还有制造干尸的技工,他们负责把遗体加工成为木乃伊,以便为死者的“卡”准备永久的归宿。

    上面说过,这些都是新王国时期的事,当时统治埃及的是历史上的雄主“太阳之子”和拉美西斯一世、二世。那时是埃及第十八和第十九王朝,时间约在公元前1350年至1200年。按照施本格勒的观点。这一时期和我们现代的时代有类似之处,即具有“恺撒影响”的几乎纯粹的“文明”。根据施本格勒关于历史现象在不同地区同时发生的论点,这个时期埃及建筑的表现形式已经不是金字塔,而是卡尔纳克、卢克索和阿拜多斯等地的华丽的宫室;这一时期也恰好是罗马历史上的恺撒时代,即罗马的“巨大型”文化吸收了希腊的“辉煌型”文化的时代。“巨大型”历史时代在其它时期和其他国家也发生过:赛纳克里布把尼尼微建成亚述的罗马,黄帝治理中国,以及公元1250年以后印度建成大批的宏伟建筑,都属于这类时期。此外,就是在现代的西方人身上也可以看到,当年把埃及引向“巨大型”文化的那种力量正在发生作用,不论这些人是住在摩天楼的纽约、残破的柏林、呆滞的伦敦还是颓废的巴黎。

    ○国王谷由来

    埃及国王托特米斯一世(公元前1545—1515年)给埃及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标志着国王谷的建筑活动时期的开始。托特米斯一世是埃及王朝统治时期的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物。埃及的文化发展演变为文明的发展wrshǚ.сō从而打破了许多旧时的传统,这个演变也自托特米斯一世始——当然,这一点还有待最后的证明,而想要证明这一点单靠考古学是不够的。

    新时期的首都在底比斯,但新时期大多数法老都埋葬在尼罗河西岸沙漠中的国王谷。迄今为止,那儿已有60多个陵墓被发掘出来,只有一小部份对游客开放。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图特卡蒙之墓,在1923年开放时曾引起轰动。在那儿发现了最为惊人的文物——一口纯金棺、金色王冠和面罩、珠宝、雕像、双规战车、武器、饰物、绘图——数量之多以致花了3年时间才把墓穴清理完毕。这个公元前1352年去世时只有18岁的年轻法老,依然躺在墓中的大理石棺里,但是几乎所有的珍宝都在开罗的埃及博物馆里。

    没人知道在盗墓者未涉足前地位更高的统治者墓穴里究竟有些什么惊人的财富。今日这些墓穴里的壁画特别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它包括“死者之书”上描绘的死后生活的情景,以及动物头像的多个神灵。拉美西斯三世的陵墓内有古埃及日常生活的愉快场面。

    不管怎样,托特米斯把自己的陵墓同殡葬礼堂分开,这在埃及国王中还是没有先例的。他的墓地距离礼堂将近1英里;而且按照遗命,他的遗体没有安放在豪华而醒目的金字塔中,而是藏在峭壁上凿出的洞室里。这在现代人们听来也许无足轻重,但在当时做出这样的决定,实际上就是同延续了1700年的传统宣告决裂。

    托特米斯这种大胆的措施对他的“卡”极为不利,甚至也给自己死后的永生带来威胁。原来“卡”要靠在死者的殡葬礼堂里按照宗教节日举行祭祀才能生存,并且据说“卡”是不离开遗体左右的,而托特米斯的遗体和以往的国王不同,不是安放在紧靠礼堂的地方。其原因是,托特米斯看到先人的陵寝大都不免遭受盗墓人的侵害,因此希望自己的遗体能得到安的保障,借以弥补上述的遗憾。托特米斯给总建筑师依南尼下达的一切指令,都是出于担心自己的陵寝遭到后世的亵渎。尽管当时埃及的宗教势力已经日趋没落并逐渐为世俗观念所代替(第二十一朝的国王本人就是教士,在这以前教士的势力一直在埃及日渐增长),但托特米斯在思想上最为关心的仍旧是他死后的木乃伊会不会遭到破坏。到第十八朝末为止,底比斯一带的帝王陵墓没有一座免于被盗;木乃伊身上的“神铠”不是完剥光,就是部份损失,使得这些遗骨遭到了万劫不复的玷辱。盗墓人照例是从来未曾被人抓到过,作案中途发现情况,丢下赃物仓皇逃遁者是有的。托特米斯在位之前500年,有人潜入泽尔王妻子的墓室,正在肢解王后的木乃伊时被人惊走,仓促中把一条干尸的手臂藏在墓室的一个洞里。这支手臂1900年被一位英国考古学家发现时,仍旧包裹得完整无损,上面还戴着一只贵重的紫水晶和绿松石的臂镯。

    托特米斯的总建筑师名叫依南尼,国王和他讨论的内容是完可以想见的。在最后决定打破传统时,托特米斯一|奇|定考虑到了陵墓的地点和结构的|书|绝对保密问题。否则无法保证免遭以往帝王陵寝的同样命运。

    具体施工的记载得以保存下来,倒是要感谢建筑师依南尼的虚荣心了。因为依南尼本人的殡葬礼堂的墙壁上的镌文详述了他的生平,其中有一段叙述了这第一座岩洞陵墓的构筑经过,其中有几句是值得注意的:“国王陛下的岩洞陵寝是我一个人监修的;谁都没有见过,谁都没有听说过。”然而现代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却对依南尼使用的工人数目有所估计。卡特是对国王谷和那里的陵墓结构极有研究的,他写道:“知道国王的这件头等机密的工人有100名以上,这些人显然是不可能逍遥自在的。依南尼肯定会想出有效的办法封住他们的口。”据估计,这些工人大约是战俘,工程结束以后他们就被统统杀掉了。

    托特米斯打破传统的做法有没有达到目的呢?他的墓是帝王谷中许多岩穴墓葬中最早的一座。帝王谷位于底比斯山西麓峭壁下,地点偏辟,常人禁止入内。在那石灰岩壁上开凿一条坡度很陡的隧道作为墓穴,从此以后500年间,法老的建筑师们都是沿用这种方式构筑岩穴陵墓的。后来希腊人看到那通往墓室的长长的隧道,觉得很象牧童吹的长笛,就把这种岩穴陵墓叫做“笛穴”。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旅行家斯特拉波记述过40座岩穴陵墓,被认为是值得一读的。

    从托特米斯一世开始,埃及法老们便不再修造金字塔作为自己的陵墓。在长约500年的时期,古埃及各代法老都葬于国王谷。此图前景为近代发掘出的国王谷遗址,远景则为现代埃及村落的民居。

    托特米斯的遗体在那里平安地躲了多久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在悠久的埃及历史中这段时间并不很长。他和他的女儿以及另外几个人的木乃伊终于被人迁了出来,这件事并不是盗墓人干的,而是教士们预防盗墓的措施。国王们选定的墓穴位置是彼此靠近的,不像过去那样分散,这是为了便于集中守护;然而盗墓的事仍旧不断发生。

    图特卡蒙死后10至15年陵墓就被盗了。托特米斯四世死去刚刚几年,窃贼们就在他的墓室的墙上划了他们的黑话,像是来访者留下了名片。这座墓遭受的损失极为惨重,因此100年后,虔信宗教的国王霍仑亥布于在位八年时下令给名叫克伊的一名官员,叫他“在底比斯西部高贵的墓园,遵礼重新安葬托特米斯四世。”

    ○木乃伊藏身之处

    盗墓活动在埃及第十三王朝时达到高峰。在当时曾留下的一份纸莎草纸文献中,曾记载有一次对盗墓贼的著名审判。

    然而不论是这次的判决,还是后来对这类罪犯多次从严惩治,看来都没有制止国王谷里不断的劫掠活动。据悉阿门诺菲斯三世、西蒂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的陵寝都未能幸免。

    卡特写道:“帝王谷一定经历过许多光怪陆离的场景,看到过多少人拚死拼活地从事冒险活动。可以想象这些人如何事先连日策划;如何深夜上山崖秘密集会;如何对陵园守卫行贿或用药麻醉,接着又如何在夜间挖掘地道;如何从小洞爬进墓室;如何借着摇曳的灯火手忙脚乱地搜寻所有拿得动的珍宝,趁黎明时刻把赃物运回家去。人们不仅可以想象这些情景;而且可以理解这一切都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国王安葬自己的干尸时极尽奢侈之能事,以为非如此不足以显示其身份,其实恰恰埋下了干尸遭受破坏的祸根。诱惑力太大了:那笔财富的数量超过任何贪婪的梦想,谁有办法拿到手就归谁支配,所以它们迟早是要落入盗墓者的手中的。”

    但是第十二朝时代的埃及人并不完是盗墓的窃贼、堕落的僧侣、受贿的官吏、腐朽的法官和来自不同阶层的有组织的盗窃团伙。